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辽东特战队 > 第124章 杭州高级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杭州城整整被围困了一个月以上,但差一点就被攻破了,但是城中的军民抵抗一直很顽强,一度使多尔衮束手无策。

    因为如果抵抗还有活着的可能,如果放弃抵抗,清军进城之后必然都是生灵涂炭,因此多尔衮觉得这个打的并不是纯军事战斗,而是心理战加成。

    在合作会的建议下,多尔衮用投石车打进城内许多劝降书。内容也十分的通俗易懂,无论是谁,只要倾心归顺保证留其性命。

    除了朱由崧必须除掉之外,其他无论是大臣还是军将,包括百姓都不会受到株连。原先是官员的官升一级,是百姓的秋毫无犯。

    这个实际意义上就把朱由崧孤立到官员和士兵百姓之外了,朱由崧一直以来都是以皇帝的名义来发号施令,然后号令全军,鼓舞士气。

    现在多尔衮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把朱明王朝后人之外的人都列入秋毫无犯的特色名单,只有朱家皇族是必须死的。

    除了好话之外还有恐吓,如果在收到劝详信的七天之内出城投降,是官员的升官进阶,是百姓的给予银两。但是如果说超过七天仍然没有投降,到时候无论投降与否,只要破城,城中老幼牲畜一个不留,这座杭州城将会变成一片焦土。

    不得不说,多尔衮的这个计策起到了相当好的分化作用,原来铁板一块的杭州,也忽然之间因为这个劝降书变得有些松散了。

    大臣们开始有了两种不同的见解,那就是到底是主战还是主和,可是他们这些分歧并不能当着弘光本人来说,因为多尔衮的赦免范围并不包括弘光本人。

    当看不到任何生的希望的时候,人会被激发最大的潜能,因为最基本的需求就是先要活下去。

    但是当给你希望不需要靠玩命,就能活下去的时候,那人就会不想拼命,不想打仗。多尔衮就是抓住了这个心理,他知道,人们并不一定是为了想给弘光来卖命,毕竟维系南明朝廷的统治,对于普通的老百姓和普通的士兵来说,并没有任何的意义。他们也说不上是什么帝王将相,更谈不到什么忠孝节义,因此多尔衮这一招起到了实效。

    马士英这一次再也没有什么招数可用了,弘光朝廷似乎就在这小小的杭州城之内被逼到了绝境,而好像他们最为郁闷的是,屋漏偏遭连阴雨,船沉又遇打头风。

    多尔衮下命令让前线的绿营士兵们,撤出对中前所的包围,直接开赴杭州前线来作战,这是他的一个计谋,想继续让绿营兵来做他的炮灰。

    虽然说李永芳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可是仍然很快撤兵,没有任何的纠结和犹豫。在李永芳的意识里,至少打杭州的弘光部队比起来和凌小云作战,还算得上是值得欣慰的好事儿。不然的话自己这些兄弟都要丧命于中前所了。

    但是无论是弘光还是多尔衮,他们都没有想到,那就是李永芳并没有很快到达,却有一个人没有接到命令直接到来,并且带来了一万五千人。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已经被多尔衮招降,并且被顺治皇帝亲自赐封为平西王的吴三桂。吴三桂奉多尔衮之命撤回城内休整之后,并没有接到任何的战斗任务。

    这也是因为多尔衮想给吴三桂一个诚意,不想继续再消耗他的部队,而把这个好钢在合适的时候用在刀刃上。

    在杭州城下旷日持久且收效甚微之后,多尔衮十分的恼火和郁闷。他并没有想到,自己还有一只生力军没有用,那就是吴三桂的士兵。

    比起来李永芳的几万人,吴三桂实在是靠谱的太多了,他的辽东士兵就算是在当年的大明,也算得上是精锐之中的精锐。如今来到这里,简直就是如虎添翼,烈火烹油。。

    就连多尔衮自己都没有想到,吴三桂竟然不经过宣召就来助战。但是吴三桂的到来给已经僵化的战局增添了新的契机。城内的弘光君臣感受到了一种压力,这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棵稻草。

    吴三桂带兵助战,并不是因为他对大清有多忠心。是因为他已经被大清封为平西王,就算是想要反水都已经无路可退。既然这样的话那就不如在这个时候表忠心。

    而表忠心最好的方式,那就是彻底和大明决裂,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南明的皇帝给干掉,彻底没有了退路。

    在重压之下,马士英第一个出城投降。这样的作用是相当大的,作为南明朝廷的首辅大臣,马士英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弘光皇帝。连南明的第一阁臣都投降了,那剩下的官员还有什么指望呢。

    多尔衮并没有实验,他把马士英封为协办大学士,从一品衔,并封弘文馆学士。对于马士英这样一个没有什么真材实料的人来说,这个价码实在已经够高了。实在是只需要让马士英作为一个榜样来吸引南明群臣来投降,毕竟不管怎么样来说,能够兵不血刃地拿下,总比要经过血战一场要好的多。

    大清将士都十分金贵,能不损失的话,最好是一个都不要损失。

    在马士英出城投降之后,城内几乎到达了一个沸腾的程度,弘光再也摁不住阵脚了。他也曾经一度想过再次迁都,可是实在没有地方可去。

    而且城外现在是属于大兵压境,能不平平安安的出城转移也并不是一件多么容易的事情,现在来说,实在是做不到。

    本来在死亡威胁下众志成城的南明军民现在也在敌人的分化和重压之下,变得极度松散。

    尤其是连马士英都已经吃不住劲儿出城投降了,剩下的那些官员们自然早就为自己开始考虑退路。

    弘光知道实在是大势已去,他本想自杀,保留作为一个群主最后的颜面。可是被史可法给阻拦住了。

    史可法认为胜败乃是兵家常事,而弘光则是大明朝廷最近最亲的嫡脉。如果连弘光也殉国,那么大明朝廷真的就已经到了没希望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