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特战队 > 第一百七十九章 从轻处理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督师降级为经略,看起来职务小了,其实对于杨嗣昌来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他在辽东地区仍然是最高长官,不会因为降级就怎么样。

    其实辽东地区的长官无论叫什么名字,都只能说是个级别和工资的问题。就像是西汉时期的刺史,到了东汉就叫做州牧。或许州牧听起来比刺史要牛一些,而且比刺史级别也高。拿的工资也就要多。

    州牧的工资大概是两千石,而刺史的工资差不多是六百石,如果州牧按照这个工资待遇能够算得上是省部级的话,那么刺史则最多可以算是副厅级,差不多也就是这样的区分。

    但其实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说实在的,刺史也好州牧也罢,其实并不指着那点工资吃饭,不然的话估计也早就饿死了。前面咱们说到了钱谦益,那么有钱的人,非得花钱买官图什么呢。谁在意那点朝廷发的工资和禄米。

    再说这个辽东地区也是如此,大家都知道,大明所谓的辽东军区实际上就只剩下了山海关。那其实,无论这个官衔是什么,其实都是无所谓的事情,因为你能够管理的也就是山海关那块地方,既然如此就完全没有必要想太多,想太多会累的。

    在山海关,你只需要确定这个地方的军事长官是谁也就是了,无论这个长官的职务是督师还是经略,甚至是总兵也没什么,反正换个叫法仍然是一把手,实在是没有什么需要多说的地方。

    顺便说一句,那个让袁崇焕给砍了的毛文龙,人家原来也是从一品的右都督,总镇总兵。地盘也就是一个东江镇。这个东江镇,还有一个更为通俗的名字叫做皮岛。

    一般来说,总兵就是司令员。一般的地方总兵差不多就是军分区的司令员,总镇总兵差不多就是省军区司令员,也只有毛文龙同志,是岛军区司令员。因为毕竟人家东江镇是靠着自己开辟的,这事朝廷上下是没有谁不服的。

    说这么多还是说,这件事上给这么个惩罚,其实也就是等于挠个痒痒,基本上也说不上是怎么疼。毕竟没真打,不然的话要想真的治你,还把你的督师改成经略干嘛,直接把你阁臣的位置撸了不是更好。

    现在职位虽然降了,拿的是从二品的工资了。但阁臣仍然是阁臣,内阁大学士还是内阁大学士,这一点只要不变,就任何的事都差不了事。

    这件事本来温体仁想拿来好好的作一篇文章的,但温体仁并不傻,他能够看得出来在这件事上崇祯的袒护之意。凡是崇祯说的,温体仁就要坚决拥护,在这一点上他一点都不糊涂,因为他知道他的老板是谁,更知道他端的是谁的饭碗。

    这件事也就是到此为止了,崇祯并不想给杨嗣昌施压了。第一是他希望能够完全的信任这个人,也相信这个人可以不辜负自己的期望,去力挽狂澜。

    杨嗣昌也是这样想的,他初到山海关的时候一些看似不正常的举动其实都是报恩心切,现在他也想明白了,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事要一件一件的做。万里长城不是一天垒成的,虽然这万里长城实在也没有什么毛线的用处。

    崇祯的批示回到山海关的时候,杨嗣昌并没有因为这个感到多么的欣慰,全是感到了深深的压力。这样的事,肯定不仅仅是降职就能拉倒的,而皇帝轻描淡写的就把这件事给揭了过去,肯定是有皇帝自己的考虑。

    那就是说,这件事其实是在以观后效。看看杨嗣昌能够继续在东北地区折腾出什么样的局面来。如果好的话,万事皆休,如果不好的话,很可能就是新账旧账放在一起算。

    这样想其实也并没有什么问题,毕竟当时对袁崇焕就是这样做的,袁崇焕在崇祯元年第一次召见的时候,信誓旦旦的提出了五年复辽的美好愿景,当然,这理想和现实终究还是有区别的。

    正式因为理想和现实的区别,吹出去的牛收不回来,没办法实现。所以袁崇焕其实比较理亏。但崇祯似乎还是比较信任他。接下来就在崇祯的这种宽纵之下,袁崇焕杀死了毛文龙。

    就是在擅杀一品武官的前提下,崇祯仍然保持了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应该有的心态,那就是人已经死了,你怎么着他也活不过来了。不如先顾活的吧。那你就只能说毛文龙死的该,不仅要把他搞死,还要搞臭。

    崇祯当时估计是这么想的,你想在辽东当老大,没问题。你想要粮食要钱,也没问题。你杀死了毛文龙,没问题。那这些不能白让你做,你得拿条件来换。不是说五年复辽吗,要是能够办得到,一切都好说,如果办不到。嘿嘿,我就办了你。

    本来崇祯还是相当不错的,准备在给袁崇焕五年的时间。观察一下再说,但是根据袁崇焕后来的表现,比如排挤满桂,比如跟着皇太极跑圈什么的,这些行为显然都是加重了崇祯要尽快把他给办了的想法。

    想着想着,就把袁崇焕真的给办了。广渠门之战以后,袁崇焕被捕,九个月后,被凌迟处死。成为明代历史上最为出名的争议。千百年后,捧他的人能够把他捧上天,骂他的人能够把他骂成渣。

    可他一直都是他,无论是捧还是骂,他只是他自己,一个坚持自己信仰的人,一个到死都没有放弃的人,正如他在刑台上说的那句话,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袁崇焕的故事就说到这里,杨嗣昌努力的把自己从思考中拉出来。其实作为笔者我只能说他想多了,相对于袁崇焕来说,杨嗣昌是得到了崇祯的绝对信任的。

    只是伴君如伴虎,就算是崇祯是港荣蒸蛋糕,也容不得杨嗣昌自己不上火。毕竟臣子就是臣子,皇上也就是皇上。

    不过这一关算是平安度过了,以后的事再说以后的。凌云也接到了朝廷的批复,他现在几乎没有什么表情,也没有什么想法。皇太极退兵了,你现在想找人报仇都没地方找你,你反正就着十几个人七八条枪的不能去盛京闹事。

    皇太极就是吃准了这一脉了,所以才这么的肆无忌惮。很显然,凌云也是相当的没辙,但凡有辙也不犯这个愁。

    这件事在崇祯三年的二月总算是告一段落了。皇太极本来想着显示自己的十全武功,想让他的臣工们知道,自己不仅仅是个能够坐在书案后面治国的皇帝,还是个能够攻城拔寨的统帅。

    结果这事吧,还真得两说着,能够在书案后面治国的皇帝,他就未必是个合格的统帅。反正皇太极的这次军事行动,可以说是胜败参半。

    但是他应该考虑到一个问题,那就是目标问题。山海关的任务就是守城,把城守住就算是赢了。而皇太极的任务是攻城,你没有把城池攻破,说破了大天去你也是没有完成任务,这个实在是没有什么好多说的。

    而且在这次消耗战中,清军的阵亡人数竟然超过了明军人数的一倍还有多很多,而且还有几千人死于清军的内耗。这一次的作战,可以说的上是清军大伤元气的一次作战,皇太极完全可以理解这是一次失败的军事行动。

    当然了,再撤退的过程中,皇太极也是起飞智。直接就灭掉了明朝最为精锐的骑兵部队关宁铁骑,这是一项在清军内部值得大书特书的骄傲战果,也是这次对山海关作战唯一清军可以圈点的地方。

    关宁铁骑在很大程度是曾经是大清八旗精锐的噩梦,关宁军全军覆没,说明他们的噩梦要醒来了。或者说他们能够睡一个安稳觉了。至少他们是这样认为的。

    就目前的军事态势来看,山海关的军事行为还是方兴未艾的,凌云的特战队在起步阶段,目前也只能是小打小闹。所以,清军暂时还是比较享受着稳定。

    凌云去找了柳夏初,希望能够在他离开山海关之前和他聊聊。柳夏初的手已经基本没有什么事情了,现在战事也都停了。他准备回京城去了。毕竟他不能够长期的在外久留。作为太医院的医正,他其实身上的担子也挺重的。

    看到一脸歉疚感的凌云,柳夏初也是十分的感慨,是他给凌云提出了那样的一个条件。凌云已经努力的去践行了,但他现在才想明白,凌云是一名战场上的指挥官,只能审时度势的去制定作战计划,怎么能够为了履行约定而制定作战计划呢。

    他们两人互相望了足有十几秒,然后柳夏初说:“凌大人,你不需自责,将军总要阵前死,未必马革裹尸还。祖将军的事情,并不怪你。”

    凌云沉默许久,才长叹了一口气说:“这是柳大哥体谅我了,凌云并不少心肝,有什么不清楚的,请大哥放心。我一定便宜不了那些鞑子。”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