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特战队 > 第二百零三章 走出郁闷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凌云的部队不愧叫做特战队,突出一个字那就是快,而且无线电静默相当到位,基本上不会用吵吵嚷嚷的方式进行联络,那完全都是一个手势就解决全部的问题。

    对于凌云安排的这个任务其实一点都不难,因为在这里到京城的路程根本就不远。而且自从天凿山归附之后,基本上也并不存在什么剪径强人之类的物种了。

    而之所以凌云要安排这个任务,无非就是出于一种心态,那就是关心则乱。如果你关心一件事或者一个人的话,那么这件事或者这个人,通常就能够影响你的判断力。

    本来是一件比较简单的事情,就是因为担心给弄复杂了。不过也没什么,无非就是跟着溜达一圈,远远跟着,到了潞河驿也就算是到了绝对安全的范围之内了。到时候再返回,有聚餐有休假。何乐不为呢。

    护送本身不是问题,既要护送还要不露声色,不让人家发现后面有人跟着,这也算是凌云的用心良苦了。并非铁汉便无柔情,铁骨柔情的事情,从来不乏。

    只是史书从而都是为了帝王将相来作传的,里面容不下这样的故事罢了。所以在史书的正经面孔之外,千载之下从来却也不乏稗官野史。这些稗官野史,甚至是小说家言,都是给老百姓看的。更为真实,更为接地气,更为能够让人接受。

    因为区别于正史的是,小说从来都是有血肉的,而不是冷冰冰的。笔者想,这也正是为什么我这么多年来一直都只喜欢看小说却少有塌下心来读点正史的事情。

    好吧,其实说到这里又有点说多了,我们还是言归正传吧。凌云安排了马吃草带人去护送刘文鸢回京。这放下不说。

    再说凌云自己,他之所以答应休整,这并不是单纯为了酬劳人家去护送自己的女朋友,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凌云就不是凌云了。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弟兄们已经忙活了很久了,是时候该休息一下了,也该改善一下伙食了。这一次也正好是接着这个由头让他们休息一下。

    更重要的是,自己也该歇两天了。这一次赵峥的调任,给了凌云不小的打击,但大丈夫戎马生涯,自该四海为家,职业军人也自然应该以服从命令作为自己的天职,这些他还是能够想明白的。

    所以他也想好好的歇两天,接下来该干什么还得干什么,不能沉浸在现在的负面情绪中不出来,那样损失的不只是自己的身体,更重要的是损失部队,损失这些对自己寄予厚望和希望的战士们。

    一个士兵情绪对于整个战略全局来说自然是无足轻重的,但是一个军区二把手的情绪会影响整个军区的部队,以至于影响整个辽东军区,乃至导致大明边疆不稳。

    曾经有一首比较有名的苏格兰民谣大概是这么唱的,马,马,一马失社稷。大致说过的是一个马掌导致的一场战斗的失败,再导致的是一个国家的灭亡。

    基本上算的上是一个蝴蝶效应吧,而且比较靠谱的蝴蝶效应。凌云虽然不是国王,但是肯定比马掌能够带动的链条更大,要知道,这辽东镇是大明九边中最直接面对皇太极的一个边镇了。

    最直面皇太极的边镇,自然就是危险的边镇,更是背负着重任的边镇,乃是大明王朝的北部屏藩。如果辽东镇出了什么情况,让皇太极饮马山海关。那么接下来,到达大明王朝的京城,那就是朝发夕至。

    山海关现在就是大明王朝和大清王朝的一道风水岭。当然,从山海关再到盛京的这段地方就算是缓冲地带了。正是因为有了这段缓冲地带还有这座分水岭。大明王朝和大清王朝才能够保持现在的对峙状态。

    如果山海关出了任何问题,大明王朝的都城就是彻底暴露在了清军的铁蹄之下了。从这一点来看的话,无论是杨嗣昌还是凌云,还是山海关内的任何一个普通的军官和士兵,都肩负着国家的重任和使命。

    所谓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天子都守国门了,你们来几位先受累把山海关给守住好吧。这个着实没什么话说。

    凌云心里也很明白,所谓守关,是拿什么守关。是拿自己的性命,那可不是说着玩的事情。除非是像李永芳那样,不放一枪就把山海关拱手让给大清。换得一个爵位,如果运气好的话还能够娶一个公主或者什么郡主的。

    但是也是很有可能不知道哪一天就忽然接到参战通知,然后被拉到前线去做炮灰。最后在一场不知名的战斗中被一个不知名的小人物给杀死。

    李永芳的命运,其实也就是很多投降清军的明军命运的一个缩影。他们永远都不会知道,背叛意味着什么。

    连自己的国家和民族都会背叛的人,是连敌人都会瞧不起的。他们瞧不起投降者这本身没有问题,因为这帮人也不是傻子,能够想清楚一个很基本的问题。这群人连自己的国家都会出卖和背叛,你还能够指着他效忠大清吗。

    当然了,这些无论对于杨嗣昌、凌云,还是对于他们手下的任何一个山海关将士们来说,都是不需要考虑的问题。如果清军想要跨过山海关进攻大明京城,那么必须完成一个先决条件。

    这个条件就是,必须大明在山海关的守军全部阵亡,让他们踏着尸体前进,每前进一步都需要付出血的代价和生命的代价。山海关会战斗到最后一兵一卒,不会出现一个降兵,也不会出现一个降将。

    杨嗣昌对他的将官和士兵们都有足够的信心。他只是一个书生,一个象征性的统帅,他已经把这里的一切军政要务,实质性的交给了年轻人凌云。

    因为他相信,这个年轻人不会辜负他的期望,会做出来他不能够想象的事业。

    凌云没有让他失望,他很快就在自己的郁闷中走了出来,开始计划下面的事情。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