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特战队 > 第二百零四章 持续生产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对于一个特战军官来说,执行保护任务简直就像是玩一样。马吃草很简单的就完成了他的任务。并且为兄弟们争取到了三天的聚餐和休整。

    其实虽然刘鸿是个文官,但是他的女儿并不是弱女子,刘文鸢的文艺并不算是多么的高超,然而后面到底有没有人跟着,还是能够分辨出来的。

    作为特战军官的这老几位,其实在护送出不到五十公里的路程的时候,就已经被刘文鸢发现了。不过刘文鸢并不愿意揭穿,也就假装不知道。

    这个世界上其实从来都没有女汉子,女汉子都是被社会给逼出来的,而温柔则都是宠出来的。任何一个女人都没有立志去做女汉子的,都希望自己是一个被男人宠着的小女人。

    刘文鸢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她虽然喜欢在军营里混,也喜欢战场厮杀,还喜欢男装打扮,行事也很是果断坚毅,性格上更多像是男人的做派。这种女汉子的风格可能让很多的男人觉得接不住。

    其实她也并不想这样,她也想有一个人,时刻的关心着和爱护着,她是幸运的,因为在那个时代几乎所有的女人都没有办法给自己的爱情婚姻做主。而她却为自己选择了心仪的人。

    虽然凌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并不接受,还做出了相当多的事情来逃避。但是最终这小子还是被自己给拿下了,想起这些来她的心底就会泛上来一丝甜蜜。

    凌云不是一个会哄女人的人,偶尔还会笨嘴拙舌的惹人生气,但是他确实是一个很踏实的人,跟着这样的女人会有足够的安全感。这比起来甜言蜜语就重要的多了。

    这个不会哄人的人,心中也是有着很多的细腻的,他答应自己不会去派人护送,相信自己能够安全的回京。但是却派出了自己的部下远远的跟着。这样以来起到了保护,二来也没有给自己造成什么影响。

    谁说铁骨就没有柔情呢,这不就是铁骨柔情吗。刘文鸢觉察到了,但是她不会说破,她在静静的享受着这种好。这个叫凌云的人,已经是她一生的托付了。

    这次也正是赶上丰收了,有粮食,就有足够稳定的军心,军心这个东西,是绝对不能单纯用口号来忽悠的。因为饿了要吃饭,伤了要包扎,困了要睡觉。这些都是战士们最基本的需求。

    如果你不能让战士们吃饱穿暖的话,那么就算你巧舌如簧,再有鼓动能力,再有演讲水平,也是能够糊弄一时不能忽悠一辈子。这是无可辩驳的事情。

    所以凌云才会考虑屯田问题,因为你有句话说的好,打铁还需自身硬。诚然那些伪军们会成为明军的运输大队长。给明军提供足够的粮食。但是这并不是也不应该是明军们唯一的生存之道。

    如果有一天人家的戒备增强了怎么办,如果有一天人家不来了怎么办。这都是很严肃的问题,只是单纯靠抢过日子也绝对不是个事,你首先要自己吃饱穿暖,在考虑其他的问题。

    说到这里了,就要说到朱元璋的一项惠民政策了。凌云种粮食,考虑的是吃饱的问题,而边军不仅要吃饱,还要穿暖,对于这方面,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深有感触的。

    因为朱皇帝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既没有衣服穿又没有饭吃的时代里,这几乎是很致命的了。其实在元朝末年至正年间的话,能够穿上棉衣其实就算的上是一件相当奢侈的事情了。那绝对不是老百姓随便想穿就能够穿的。

    在那时候,你要能够穿着棉衣出来转悠一圈的话,基本是能够招来比较羡慕的的目光的。这相当简单,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够穿得起棉衣,能够穿得起棉衣的,不算是土豪,基本上也算是过得去的条件。

    大明朝建立的时候,基本上就算是一个比较一穷二白的状态了。朱元璋在当时就在全国强制执行一个政策,那就是,只要在这户人家有两亩地的话,至少有半亩地要种棉花。

    给个什么优惠政策呢,那就是种棉花的地,种子国家给,耕牛也可以给你用,而且国家还会不定期的派出技术人员过来检查,看看有什么病虫害之类的,及时帮助解决。总而言之一句话,只要你种棉花,国家就是大力支持的。但是你要是不种,反正也要处罚,你就看着办吧。

    这个政策在当时看起来算是比较雷人的政策,但是朱元璋自然是有他的道理的。在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去世的时候,因为大范围的棉花种植,棉花的产量已经是很高的了。

    在当时很多老百姓都已经能够穿上了曾经认为是奢侈品的棉衣,在冬天御寒也不怕了。这就是朱元璋的经济眼光。当然,也算是宏观调控产生的巨大能量和作用。

    到了崇祯年间,没有了当初的强制措施,也没有了那么多的人去关心经济,自然经济就出现了倒退。

    凌云也是一员将领,他是兵部的堂官,自然是要操心打仗的,怎么发展生产那是户部的事情。不然的话也就称不上是各司其职了。但是凌云这个兵部侍郎实在是做的有声有色的,因为他懂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道理。

    但是在别处,凌将军的话实在是没有什么作用的,不过在山海关这一亩三分地上,他说话还是相当好使的,至少无论他交上去什么报告,杨嗣昌基本上都是大致的扫一眼,然后就签字。

    他决定把山海关的经济给搞上去,在粮食获得了大丰收之后,他决定开辟棉花种植这一块。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山海关的所有士兵解决棉衣的问题。

    既然粮食问题能够解决,那么棉花问题也是可以解决的,那个可以自己种,这个也就完全没问题。凌云同志不仅仅是打仗的全挂本事,生产也是没问题的。

    凌云相信,在丰衣足食的山海关完全解决粮食问题和衣服问题之后,那么接下来就是军备问题,在接下来就是城池修缮问题。在接下来还有很多待解决的问题。都是能够让山海关成为一块真正的固若金汤的城池的因素。

    这些在很好的谋划和指挥下,是完全没有任何问题的。只是皇太极会不会给予自己这么多的时间去做这些,那就不好说了。皇太极可并不是个善茬,他也不会甘心于上次的铩羽而归。之所以这半年多的时间没有采取什么更多的行动,并不是出于对明军的惧怕,很可能是其他的原因。

    甚至可能是下一次大战的准备工作,要知道毒蛇咬人之前也是先要往后退一下的,皇太极有动作是不怕的,就怕他的沉默。因为他一旦沉默就会出现一个问题,踩不上他的点。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