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特战队 > 第二百零六章 全看你了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朝廷之所以是崇祯的朝廷,是朱明王朝,那是因为朝廷设置官吏司牧地方,设置军区,招募军队去驻守边关。这些官吏和军队和朝廷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从某种程度来说,军队也好,官吏也罢,他们更多的是依赖朝廷,为什么呢,因为朝廷发工资啊。如果朝廷有一天发不出工资了,就可能会导致军队的私有化。

    无论是嘉靖年间的戚家军,还是太平天国运动期间的湘军和淮军,他们都是只听自己的将官指挥却不一定朝廷能够指挥的动的。这是因为他们从士兵到军官都是统帅自己招募的,就算是连军饷都是自己想办法的,他们和朝廷没有恩情。

    直到袁世凯的天津小站练兵,就算军饷是朝廷给的,也同样的把军队给整成了私有化的东西。这事吧,当一支部队对于自己统兵将帅的忠诚程度已经超过对朝廷的忠诚的话,那这支部队是否能够继续听命于朝廷完全就只能看将帅们的自觉程度了。

    现在摆在辽东镇的也是这样的一个问题,粮食足够了,棉花也种上了,屯田显然是已经收到了成效。而在这个时候,朝廷忽然把监军太监给撤走了。并且表示接下来不会再向山海关派置监军。

    这其实就是皇上要向辽东镇示好,要告诉辽东的将领和军队,这里不会再设置监军,这是朝廷的绝对信任。这信任其实就是一种不信任。

    作为皇帝,无论是辽东军,还是其他的人地方军队,都是他的属下和臣子,这些部队的将帅是他可以一道圣旨就可以撤换的。事实上之前他也是这么做的。

    刘鸿应该算是一个合格的边帅了,在他的统领下,辽东军虽然没有多么的牛逼,但是已经多次打退外敌的入侵。并且,刘鸿自己是个文官,却算得上是知人善任的。在他的提拔推荐下,一些基层士兵和军官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机会。

    但就是这样的一个边帅,就因为是东林党的成员,就被皇帝在战事刚刚结束的前提下调回了京城。

    当然了,崇祯是一个敏感的人,但是不是一个糊涂的人,也正是因为如此,他的敏感可能会让他在人事方面有些激动冲动。却不会轻易做出来一些不靠谱的事情。正为如此,回京后的刘鸿并没有黯然谢幕,也被委以重任了。

    他的一切敏感或者是其他的情绪,都是为了维系这个已经局面相当严峻的大明王朝。王朝延续到现在已经将近三百年了,从开国的朱元璋到现在。

    这大明几百年的基业是绝对不可以败落在朱由检的手里的,不然的话如果在他这里收了摊子,他百年之后下去,怎么面对自己的列祖列宗。

    关心则乱,说的大致就是这么个意思。有时候太过于专注一件事情的时候,很容易就会影响了自己的判断力。崇祯就是这个样子的,因为他在意,所以他会敏感。他敏感不是因为他是朱由检,而是因为他是皇帝。

    在他的第一印象和判断中,无论是凌云也好,杨嗣昌也好,都是很能够信得过用得上的臣子。这个判断本身也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其实是在于,辽东军现在日渐强大了。

    本来辽东军在大明九边中就算是比较牛的边镇了,可是也会为军饷问题犯愁。可自从执行了这个屯田计划以后,则可以说是要吃有吃的,要穿有穿的。

    杨嗣昌本身并不是一个笨人,但他却犯了一个不该犯的错误,那就是报效之心太重,一心想要投崇祯所好。但这样恰恰犯了忌讳,毕竟崇祯是皇帝,是这个帝国站在权力最顶峰的人。

    哪怕是再信任,那也只能是皇帝和臣子的关系,绝对不会发展成为朋友的关系,这是铁定的事情了。只是杨嗣昌想不明白这一层。

    明英宗在土木堡落难的时候,袁彬和哈铭拼了命的保护他,可等到他复位之后,也并没有特别的对这两位怎么好。北齐的兰陵王高长恭,那是北齐后主高纬的堂弟,就说了一句家事亲切,换来的就是一杯毒酒。

    皇权这东西,你不要说是染指,就算是你在无意之间构成了威胁,那你就已很危险了。别说是高纬那样的糊涂蛋,就算是李世民那样的能称之为唐宗宋祖的好皇帝,也就为了一句女主武王的预言杀死了大将李君羡。

    无论到什么时候,千万不要试图和皇上去攀交情。无论是聪明皇帝还是糊涂皇帝,无一例外都是皇帝。

    杨嗣昌给皇帝的第二份关于屯田的报告,是关于具体数据的,这本身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可是杨嗣昌却给皇上打了包票。那就是从崇祯四年开始,山海关从此不需要户部供给一颗粮食。甚至如辽东到时候有富裕的话,甚至可以反过来接济户部。

    辽东军区就算是再牛,毕竟只是一个军区。而户部是国家的财政部,是整个大明王朝的财政中枢,如果财政部轮到一个军区来接济了,那么基本上就说明中央政权已经不如地方有实力了。

    这根本就不是表功,这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杨嗣昌这个不聪明的举动直接就引起来崇祯的恐慌了。他对杨嗣昌确实有足够的信任,但是也同样担心尾大不掉的问题。

    杨大人这封比较蠢的奏折并没有和凌云事先商量,不然的话凌云无论如何也是会劝阻的,所谓月满则亏这样的道理,只要站在圈外,才能够真正的想明白的。

    现在忽然陷入了一个很尴尬的境地,凌云和杨嗣昌正在中军大帐里讨论应该怎么办的问题,杨嗣昌很郁闷,他也不知道,自己本身无非是想拍个马屁的,结果马屁没拍着全都拍在了马脚上。

    环海沉浮几十年,到了内阁成员的位置上,还是没能够参透这一点,是很无奈的。

    然而现在肯定不是后悔的时候,现在皇帝已经有疑心了,问题是下面应该怎么做才能够消弭调皇帝的疑心,不然的话会祸不旋踵。

    太平总为将军故,不许将军享太平。这是这个社会自然的规律,这没有什么好说的。杨嗣昌承认这个规律并且认可这个规律,凌云同样是认可这个规律的。

    这就是无知和无畏的区别,在知道并且能够看清楚帝王之道的时候,还是愿意甘心为大明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这就是他们。他们是无畏的人,他们也是有着大胸怀和大志向的人。

    杨嗣昌和凌云的心中,装着的不只是官位和权力的问题,在山河动荡的岁月里,这些都是浮云。或许杨嗣昌作为一个学而优则仕,进士出身的人,会有些在意这些东西。而凌云则纯属是打酱油的,他来到大明本身就是个误会,是个偶然,对于明朝的官位自然是说不到贪恋的。

    他本来就对这事好纠结,从感情上来说,他是站在明军这一方的,这是因为明军是保卫者,而清军是侵略者。就是平常玩穿越火线,他也是只会选择保卫者这个角色,虽然他只会玩运输船一种地形。

    清军的字典里,除了抢东西,杀人,似乎也没有别的爱好,皇太极还算是文明一点,而努尔哈赤简直就是一个奴隶制社会的奴隶主。奴隶主的眼睛里,没有人的区别。人就是和牲口一样的私有财产。

    在这样的思维影响下,所谓的一切规则都是沦丧的。他们自然配不上中华的五千年文明,配不上孔孟之道,也配不上黄河与长江。他们除了杀戮就是抢夺,在他们的眼里,马刀就是信仰。

    正因为如此,凌云才能够毫无顾忌的去和清军玩命。因为他知道,他为之拼命的不仅是大明的政权,还是大明的百姓,无辜的百姓。

    凌云的纠结之处更多在于,如果真的能够团灭清军的话,那会不会有改变历史之嫌。别说真的改变历史会带来什么后果,就算是文化部和广电总局估计也不答应网文写成这个样子。

    不过现在这样的情况,也真是不能够较真,无非就是走一步看一步,不然的话又能够怎么样呢。

    现在当务之急的事情,还是怎么解除朝廷对辽东的信任危机。朝廷和边军的互相信任程度,是一种唇亡齿寒的关系。

    杨嗣昌和凌云必须解决这一问题,不然的话,他们接下来做什么事情都是白给,不仅仅做的是无用功,还可能因为他们的功勋成为他们的催命符。

    这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这样棘手的问题一般来说是无解的,但凌云这样的人,在他那里没有解不开的问题。

    杨阁老已经脑子混乱到一团浆糊了,他现在已经是彻底的懵逼状态了,他没想到这样的事情会导致到这样的郁闷程度,他现在也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凌云的身上了。

    盼着这位小老弟能够起飞智,想起来一个合适的方法,化解眼前的困境。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