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特战队 > 第二百零五章 一些隐忧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我国在伏羲氏的时候开始差不多已经就算得上是一个农业大国了。发展到崇祯的时代,基本上还是以农业兴国。这应该算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

    对于任何事物的看法,都不能超出当时的时代限制。那个时候没有电,也没有蒸汽,石油的勘探和采集都是为了燃烧和提炼炸药。自然也谈不上重工业。

    所谓重农重商,乃是君子小人之分野,这话算是统治阶级相当推崇的事情。反正估计着当时的皇帝们都算是高智商的人,能够算的出来这笔账。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这样的经济基础其实就决定了上层建筑了。毕竟正是因为没有发达的工业,才能够闭塞。所谓唯上智下愚其不移也嘛。

    这事其实也算是有所佐证。当年英国曾经也处于封建王朝的统治之下,后来有一个叫瓦特的人没事干的时候,想要搞个发明创造,于是就创造了了蒸汽机。

    蒸汽机的发明大大的增加了当时社会的总的生产力,让英国的整个社会经济上了一个巨大的台阶。引发了当时英国的工业革命,然后各种发明创造的话那就算是层出不穷了。

    从任何的一个方面来看的话,瓦特同志都算是做了一件大好事,但是这件好事直接的成了应该封建制度的掘墓人。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了,商品经济发达了。资产阶级就不满足于现在比较低下的社会地位了。

    不满足应该怎么办,那就反抗呗,最终英国的封建制度就算是被推翻了,在各方面的妥协之下,最后弄出来了一个君主立宪制度。也就是所谓的三权分立制度。

    这些事情还真是不好说,总希望能够三言五语就说清楚的,结果说着说着就给说成了学术论文的篇幅,好吧,我们这里肯定不是学术论文,因为我完全可以确定大家读的是小说。

    作为订阅章节的内容,大家不是花钱来看学术的,而是来看故事的。原谅我一时没有搂住。

    我们还是回到原来的话题上,我想说的其实一直都是,我们应该在时代的眼光去看当时的时代。而不能用现在的标准去衡量古人。因为在几十年或者上百年之后,我们这个时代可能也是被后人觉得是很滞后的也不好说。

    一亩地的棉花产量按照情况不同,大概产量也是不同的,大致的产量区间在二百五十公斤到六百公斤之间,如果去一个中间值的话,那就是四百公斤吧。亩产四百公斤,那么一千亩的产量就是时四十万公斤,只需要一季度的种植,就可以完全解决山海关边军的穿衣问题。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是一句相当靠谱的话,至少对于山海关的战士们来说,基本上是不能够再靠谱了。

    凌云其实早就明白这样的道理,户部也是够委屈的。此处插播一段毕尚书的内心独白:这个户部尚书谁愿意干谁干,反正我不愿意干,既然把我放到了这个位置上,我就一句话没钱。这事又不怪屋,钱怎么着说也不是我花没的。找我找不着。我弟弟那里都哗变了,我还是发不出军饷,你能说我作秀吗。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你再怎么着,没有米也是做不了饭的。毕尚书也是很为难的,有的边镇就想不明白这个道理,有事没事的就是爱和毕尚书打擂台。

    今天多要两千两,每天再抠五千石,就是这么凑合着过。但是却从未想过自己其实也是可以能考虑像辽东一样去种粮食的。

    自己有粮食,有棉衣,这腰杆子就硬朗。不过这样也可能有一种后遗症的问题。所谓的当兵吃粮,那吃的上朝廷的粮饷,肯定不是要当兵的自己去筹集粮饷为国家打仗,不然的话,大明王朝等于是白捡了一个便宜了。

    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那么多白白捡便宜的好事。这里面肯定是有别的道道的。朝廷现在要用人打仗,没有钱也没有粮,那就要给别的。给什么呢,给政策。

    所谓的给政策,基本上也就是分为以下的几种,包括给官做。也包括给爵位赏赐,以及对于藩镇大员们权限的放宽。

    这很能够说明问题的一点就体现在了崇祯皇帝的行动上,因为在崇祯三年的七月,山海关监军曹化淳被正式调回了京城,担任司礼监秉笔太监。

    司礼监秉笔太监是一个很牛的职务,在太监的二十四衙门里,司礼监是排行老大的部门,而司礼监的最高首领一人,是司礼监张寅太监。接下来的位子就是司礼监秉笔太监了,基本上人数也不多,两三个人的样子。

    这职位到底的要做什么的,咱们这里先不细说,后面还有说的到的地方,我们只需要知道这个职务很牛就可以了。

    那这就催生了一个问题,甚至可以说是一个隐患。那就是边帅的权力太大,能够造成军队私有化的问题。给朝廷造成一个极大的威胁,最终尾大不掉。

    从唐朝开始就有这样的问题,唐玄宗的时候安史之乱爆发,然后朝廷的各位将领平乱。最后安史之乱得到平定,你以为平定了就算是结束了吗。当然没有的,肯定是没有的。

    因为无论是平乱的将领,还是安史之乱中后期归顺唐朝的安史旧部,他们都有着自己的部队和自己的地盘。他们才是真正的大军阀。朝廷无法控制他们,则只好加封他们为郡王或者节度使。用来安抚他们。

    这样越来越乱,导致最后的失控。这也是相当没办法的事情。藩镇是自筹粮饷自己募兵的,翅膀硬了以后,中央政府就没有办法对他们发号施令了。

    凌云现在的状况其实也不太好,因为他分明能够感受到这种隐忧。朝廷尽量的向山海关来表示信任,其实从侧面体现的反而是不信任。

    因为这支部队一旦对朝廷无欲无求了,到底还能不能完全的效忠于朝廷,这些都尚未可知。

    崇祯自然愿意相信自己的将领和边军,但是他担负着这万里河山的重担,则必须考虑的多一些。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