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特战队 > 第二百零九章 复制成功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山海关的将士们现在相当的期盼能够打一场像样的战斗,比起来之前的作战,他们更希望能够不用在意家底的和清军大干一架。

    在很多的战争题材的电影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节,大概的意思是,不要太在意这些坛坛罐罐的,等到打完了仗咱们可以再建设嘛。

    这话是相当的有道理,可以理解为打仗需要的是魄力,不要为了武器弹药的事情揪心。不过这英雄主义色彩是值得肯定的,却有些不切合实际。据说当时主力部队都合不上每个战士五发子弹,那就更别提地方的部队了。

    所谓腰里没铜不敢横行,那是相当有道理滴,家底就这么厚,要是造光了又不能够及时得到补充的话,岂不是要扛着烧火棍去和敌人打冲锋了。

    之前的山海关面临的就是这样的一种窘境,火器无法大范围配备,就连红衣大炮的炮弹都不能够敞开了供应,战士们就更不用说了,缺衣少穿的,就连基本的医疗卫生设施都不能够达到。

    现在的情况自然是不同了,各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改善,完全能够适应当前的战争需求,可以打一场真正的持久战了。不用担心消耗问题,粮草军需都可以支撑最少超过两个月的战斗,而清军属于劳师以远,是不可能在这里拼两个月对耗的。

    如果真的是那样的话,清军估计来多少人就要交代多少具尸体,完全不会再有其他的选项。拼对耗这件事,无论从那个角度来看,明军都是占据了主场优势的。

    杨嗣昌和凌云一直在等待,等待着皇太极和他的八旗部队们,对于他们,凌云和他的部下们已经做好了完全的准备了。现在就是一句话,你来就行,你千万别不来。你不来,拿谁去练手。

    平时这些士兵们被凌云的训练给弄的七荤八素的,个别特别认真的那种还有在训练中折了肋骨的。其实倒也不是凌大人多么的推崇这样的魔鬼训练方式。

    只是他也很认同一个原则,那就是宁可在训练中受伤,也不能到战场上丢了命。这些平时把弄的七荤八素各种负伤的士兵们心中通常都有一个相当朴素的想法。

    这个朴素的想法如果用班主的话来概括总结的话,应该是相当到位的,那就是找一个恶势力和他同归于尽。

    有了这样的想法,那么平时表现的像是打了鸡血一样就是相当可以理解的了。对了,刚才提到了补充兵员的问题,却没有提及到具体的兵员补充到底是来自哪里。

    当然了,大部分的兵员来自于招募地方精壮入伍,这样解决了很多劳动力的闲置问题,还免去了朝廷对于贫困地区的救济压力,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还有一部分的兵员来自于四面八方的一些小山头的山大王们,带着一些喽罗兵们来投,这个带三百人,那个带五百人。合在一起也算是一股不小的人数了。

    这些人来到关内,有的是想混个前程,毕竟接受了招抚之后,至少也得弄个百户当当,就算是手里只要百十人的,差不多也能够给个总旗当当。

    这不奇怪,就算是当年胡传奎同志,人家也是白手起家的,那话怎么说来着。想当初,老子的队伍刚开张,也不过十几个人七八条枪。就这么个情况,人家还敢自称抗日救国军司令。这事闹得,放在现在来看的话,这简直就是娶媳妇打幡,纯粹是跟着凑热闹的。

    不过有些时候,是热闹也不能不凑,你根本就不知道那块云彩上面有雨。没准就混出了名堂来了呢。

    这些投成的山大王们成分比较复杂,还是经历了一番很费劲的甄别工作的。不过宋江同志总结出来的那个铁的规律也算是靠谱的,那就是:想做官,杀人放火受招安。

    不过要是真的杀人放火的主,来到这里的话也躲不了三尺王法,不过本着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的原则,该留下的人还是要留下的。现在这样的情况,凌云希望能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让他们为边军效力,也为他们本身进行救赎。

    天凿山大寨主刘日丹就是一个比较好的例子,现在在山海关做的也相当不错,已经做到了五品官。就连手下的小弟们也有几个已经是六品的职衔了。

    这当然不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入伙,而是他们在无形中其实作证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无论你之前是干什么的,只要现在你干的事情靠谱,就是一个好的结果,是能够修成正果的。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无论刘日丹和他的天凿山旧日部下们之前做过什么,但是他们在山海关的成绩的确是做的相当不错的。无论是开始的后勤工作,还是现在的屯田工作,他们一直都打拼在第一线,并且做出了相当不错的成绩。

    领导们的眼睛都是雪亮的,没有任何一个领导是缺心眼的。你踏踏实实做事,做出的成绩自然是会被认可的。当然了,不排除有的情况是他能够承认你做出来的成绩,却把你的成绩给了别人,这样的事情笔者虽然也是经常遭遇,但是也早已习以为常了。

    不过最为庆幸的事是,刘日丹的领导,具体来说是杨嗣昌和凌云,并没有忽视他的成绩。对于天凿山这些人,之所以这么认真的表现,也是想要证明给这些根红苗正的正牌军们看,事实上,他们做到了。

    再说皇太极,他并不是忽视了对辽东地区的兴趣。而他知道,如果在正常的路线下面想要直取京城的话,那么山海关是一条必经之路,而这条路线虽然算是一条捷径,但并不是那么好走。

    从努尔哈赤开始,一直到阿敏,再到皇太极本人,已经多次在这条路下面折戟沉沙。所以,他们对于这条路线,或者说对于这条路线沿线的关隘,有一种比较直观的畏惧感。

    这种畏惧感没有人说出来,但是不说出来并不代表没有,反而会更加的强烈。皇太极是一个相当雄心勃勃的人,他并不安心的在辽东地区做一个东北王。

    当然,在这个时候,他还没有那么大的胃口要吞并整个大明江山。大明之大,幅员之辽阔,人口之众多,就算是吞下去也不一定就能够消化的了。

    事实上,皇太极现在一个比较切合他自己规划的想法,就是得到大明的半壁江山,和大明划江而治。这就是皇太极现在对于未来的美好愿景。

    其实根据明史的记载,就算是到了多尔衮刚刚进驻北京的时候,他们都一直执行的是这个政略。那就是站稳了脚跟,徐图进取,和南明朝廷形成对峙分裂的局面。

    既然山海关防线是不能够轻易碰触的,那么就反其道而行之,绕路蒙古,直接把山海关给绕过去。

    这在之前曾经也是有过成功的先例的。皇太极曾经带着大队人马,绕道蒙古直接抵达密云地区,这相当于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很大的圆圈。

    但是这个圆圈并没有白画,在广渠门之战中,袁崇焕带领着关宁铁骑七千余人对阵皇太极的三万余人。这是袁崇焕人生中最后的一战,相当的波澜壮阔。

    这是一个壮丽的收尾,也是一个无语的终结。皇太极的这次行动终结了袁崇焕,他希望能够继续复制当初的成功。

    成功能够复制吗?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