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特战队 > 第二百一十章 密云告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历史已经无数次的证明,成功的确是可以模仿的,但真的是不能够复制,皇太极在广渠门之战中占到了便宜。但这一次,他还能够占到便宜吗。他很想试试看,因为至少在山海关,他已经有点望而却步了。

    又是一大圈的弯弯绕,然后皇太极同志带着他的大队人马,出现在了京郊密云。这个地方他倒是比较熟悉,这是因为他之前已经来过一次了。

    这个大圈确实也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差不多用了接近两个月的时间吧,等到到达密云的时候,已经是腊月了。马上又过年了。晃晃悠悠这么快又是一年。

    这一年的时间过的的确很快,不过每个人的收获却是不一样的。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凌云做出了很多的事情,他和时间赛跑。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把自己能够做的事情做到了极致。

    他招募了士兵,修筑了城墙。修缮了军械,囤积了大量的粮草和棉布。在这一年里,可以说他是相当充实的。反观皇太极的话,那就是几乎什么都没有做。

    年初的时候带了几万人来打了一场,温吞水不过瘾,没有占到什么便宜的情况下就草草的撤兵了。这场比较糟心的仗,皇太极唯一的一处亮点就是撤军时候顺便设伏,利用了明军将领祖容的轻敌心里,把关宁铁骑的余部给报销了。

    不过其他的时间,也就没有什么可以说的事情了,这期间要说忙的话,那就是他一直在忙老婆的事情,把他做喜欢的妃子海兰珠封为皇贵妃。这算是他的一个比较大的成就。

    至于为什么海兰珠最终会没有能如愿以偿的当上皇后,这里面到底有着怎么样的后宫博弈,还真的是一笔说不清楚的糊涂账。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四爷这段时间很忙。

    一直忙到快到了年根底下了,他才开始考虑是不是要出去抢什么才合适。毕竟是游牧民族,就是这么个习性,走路如果不捡到东西基本就算是丢了东西。

    眼瞅着过年了,不出去抢一把这不仅仅是面子问题,更是一个威望问题,如果每天躲在后宫里只知道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那么很快自己屁股底下这把椅子就会有别人盯着。

    不过皇太极的这次军事行动确实是给凌云出了一个大大的难题。这是一个相当不简单的难题,甚至几乎是无解的。

    凌云的兵几乎全部都是步兵,而皇太极的部队,全部是游牧骑兵。骑兵部队在和步兵对阵的时候,几乎是具有天生的优势。这一次,皇太极为了表示郑重,带来了差不多五万多人。

    而凌云的山海关边军就算是在得到了补充之后,也不过是不到三万人的部队,其中精锐部队也就只有三分之一。在这些人数里,骑兵部队只有不到五千人。

    这场仗从人数上,从战斗力上,或者说从装备上都是一场并不对等的仗。

    当然了,打仗并不一定非得要一切都必须对等的状态下再开打,以少胜多的战役从古至今都有不少。凌云和他的边军都曾经在相当实力不对等的情况下把入侵的部队击退。

    然而现在情况多少有了变化,虽然这种变化看起来并不明显,实际上对于边军来说是相当折损战力的。密云地区虽然也是大明的可控制范围,但毕竟不是山海关那轻车熟路的城池。现在去驰援的话,辎重运输似乎已经是来不及的了。

    再说,步兵打骑兵打的就是居高临下出其不意,用闪电战的办法来进行背后插刀子。捅完这一刀不管你死不死,转身就走绝不犹豫。但是如果在一片开阔地上,用步兵去对抗骑兵。除了勇气可嘉之外,似乎也没有什么别的词汇能够形容这样的缺心眼子的行为。

    再说现在部队刚刚扩充,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训练和整合,出关作战又不能把山海关现有的设施全部都搬走。

    还有一条是更为糟心的问题,那就是山海关自身的防务怎么办。朝廷已经下了让凌云带兵勤王的檄文。但是凌云却犯了合计,刚才算来算去的算的只是两军对垒敌我情况的对比。

    却并没有算清楚到底带多少兵才是合适的。毕竟勤王的事情要紧,山海关这里也不能扔掉。大本营老窝如果倾巢而出,说让人把后路给抄了是一点都不悬乎的。至少明军就经常做这样的事情。

    最为明显的一个案例就是当年的锦州之战时候,赵率教趁着皇太极后方兵力极端空虚,带人把他的后续部队给砍了个干干净净。

    这一次如果留守关内的兵力少的话,就怕对方再来一个依样画葫芦,到时候可就没办法了。这里是北部屏藩,如果丢了话,到时候就不需要麻烦清军去蒙古绕路走密云了。在这就都有了。

    凌云在接到檄文的第一时间,就发出了总动员令。命令山海关所有千户以上的军官都到大帐内听令,如果有违命迟到者,无论是谁立斩不饶。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