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好男儿留什么辫 > 第258章圣德昭彰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当时彩笔撼江关,

    数子声名天地间。

    讵料文章遭贝锦,

    偏教冰雪炼朱颜。

    廿年苦语三更尽,

    万里流人二月还。

    不信娥眉真见赎,

    感恩我亦泪潺??

    “二十三年,故友依旧,若非诸位年兄慷慨相助,四处奔走,吴某如何能得出牢笼?从那宁古塔苦寒之地返回江南,还请诸位年兄受愚弟一礼,千言万语,只在这一杯酒里,吴某先干为敬。”

    姑苏,红豆山庄,年仅四十八岁的苏州才子吴兆骞强忍着几乎流到脸颊的泪水,端起面前的酒杯就是一饮而尽小】

    【说】

    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吴兆骞这泪不是伤心的泪,而是感动的泪。

    吴兆骞是姑苏吴江人,字汉槎号季子,其家族也是苏州有数的名门望族,甲申之变,胡骑飞渡,江南文人领袖钱谦益因水太凉、头皮痒,率先薅发投清,江南士绅望风景从,苏州吴家也不甘人后,把头发一剃也当了大清的顺民,年仅十岁的吴兆骞自然而然地就跟着自家长辈剃了发。

    当顺民好啊,当顺民不光能保有家业,还可以参加科举,运气好还能在新朝混个官职,光宗耀祖。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啊,人有旦夕祸福,打小就接受新朝思想教育的吴世骞在二十五岁那一年,也就是清顺治十四年,抱着学而优则仕的态度,踌躇满志地参加了江宁乡试,可他万万没想到会卷入科场舞弊案,亏了家里使了银子,再加上他在江南士林略有名声,这才免了死罪,被发配到宁古塔。

    二十五岁,正是风华正茂,求取功名的年纪,吴兆骞却只能困在辽东苦寒之地蹉跎岁月,他也曾怨过,也曾恨过,可是他自始至终都没有对皇帝不满过。

    天地君亲师,君父、君父,皇帝就是天下人的父亲,也是他吴兆骞的父亲。

    所谓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皇帝纵使处事不公,也是被下面的奸佞小人蒙蔽的,果不其然,就在今年年年初,顺治朝主持江宁乡试的宜昌阿在广东逼反尚之信,皇帝下令彻查其罪,和他同年的陈维崧、宋德宜趁机上奏朝廷,又花了将父亲的血海深仇放在心上,反而在成年后锲而不舍地参加满洲举行的科举,却始终没有中举,不过在此期间却结识了明珠的儿子纳兰性德,并引为知己。

    直到康熙十七年,吴周军在正面战场多处溃败,清廷统治趋于稳定,康熙为显偃武修文之意,特旨开博学鸿词科试,要求在京三品以上官员,各省督抚布按,凡有学行兼优、文辞卓异之人,不论已仕未仕,均可举兼参加科试。大风小说

    在纳兰性德和宋德宜二人的推荐下,陈维崧这才侥幸中举,被康熙授封为翰林院检讨,负责修撰明史事宜,因此陈维崧乃是地地道道的明党成员。

    “诸位年兄,若非圣德昭彰,愚弟又岂能回返江南,今伪周吴世?覆灭,国朝海内将安,这杯酒当敬当今圣上,诸君饮胜!”

    吴兆骞也端起酒杯,不过他不是应钱孺怡和陈维崧所请,而是敬清廷的康熙皇帝,在他看来,虽然他得以脱困,乃是因为诸多好友相助,但也得益于皇帝英明,否则断不会推翻先帝顺治钦定的弊案。

    “是极,是极,若非圣上天恩仁慈,吴兄又如何得以回返,这杯酒当敬圣上。”

    陈维崧和钱孺怡还有宋德宜等人也是纷纷举杯,对着京师方向遥敬了一杯酒。

    “几位年兄,朝廷因两广战事悬而未决,已经决定在江南再搞一次清欠,据说此事是索额图中堂一体所决,江宁巡抚余国柱传下来话来,说是要收前明天启朝时期欠下的税,这天启朝时,我爹因为魏逆之事被罢官夺职,家产早就被抄的一干二净,怎么可能有积欠。”

    酒至杯干,钱孺怡就是长叹一声,将宴请陈维崧和吴兆骞等人的目的说了出来,与此同时,又从袖袋里掏出了一叠银票,差不多有五千两左右,他打定了主意,宁可花这五千两,也不肯把十几年积累下来的金银交出去。

    陈维崧和吴兆骞对视一眼抬手接过银票,刚想说话,一直侍候在门外的管家钱福却推门而入,急声道:“老爷老爷,不好了,门外来官军,说是来清欠的!正吵着要见您呢!”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