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唐:制霸工商业 > 第37章 灞桥赈灾(一)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二天一早,风大郎兄妹就辞陈术离开。

    下了一天的雪,气温越降越低,县令韦大钦预料的不错,四周的的灾民开始向长安城汇聚,这已经成为惯例,一有大灾小难就会有这个现象。

    原则上,灾民不能随处流散、外逃,朝廷会给受灾地区输送物资,帮助当地官府一起救灾。可又不能强硬阻挡制止,一旦饿死冻死,依然会给当地官员的仕途带来麻烦。

    而作为灾民投奔目的地的官员,也憋屈呀,既不能挡着灾民不让进入自己的辖区,进来了又不能不管,管不好的还要被训斥。

    尤其是,灾民冻死、饿死,或者激起民变的,弄不好,乌纱帽都难保。可自己辖区的百姓也需要各种救灾物资、以及钱粮啊,没办法只好从牙缝里,挤出一部分,但依然有很大缺口。

    所以,难搞啊。

    缺口怎么办呢?借助民间力量!

    就找像陈术这样的,当地钱粮富足的狗大户们!用什么展仁义、结善缘、积阴德等等好听的,忽悠狗大户们出钱、出粮、出物资,事后给你个匾额、给立块功德碑,或者给建一座至善牌坊之类的。

    套路跟后世的,一面锦旗加500块奖金是一样样的。

    “任老三,今天带着你的人,出去透透气吧。”陈术准备让任平生训练的那些由部曲和男仆组成的护卫队,去救助现场维持秩序。

    虽是灾民,可也难免会有一些痞子、无赖,或者混吃的懒汉混入其中。这么多人集中,一旦被有心之人带了节奏,不一定搞出什么事情呢,还是有所防备比较好。

    “阿郎,不就是施粥嘛!杀鸡焉用牛刀!”

    “你倒是不谦虚,才训练了几天,这就觉得自己是牛刀了。你要知道,今天可是有上万人聚集,不是让你们去施粥,而是维持秩序,发现谁有敢闹事的苗头,提前灭了!”

    “这个可以哦!那贱奴就去了!”任平生乐滋滋的就准备往外跑,在陋园憋了这么久,终于可以出去了。

    “等会儿,把衣服换了,换成咱们陋园给灾民准备冬衣。”陈术叫住了任平生。

    “阿郎。这是为啥?贱奴不明白。”

    “都说了,你们今天的任务是维持秩序,谁捣乱你们就上去抽他,你总不能穿着咱们陋园的衣服去打人吧,落人口实。”

    “嗯嗯,这样好,贱奴这就去换。”一听说,可以打架虐人,任平生异常兴奋。

    “还有,今天在外面跟我说话,不要再自称贱奴,要和普通人一样自称‘奴’或‘某’,就当不认识我,以防露馅,免得给我惹事!”

    (在唐代,良籍的人,男的、女的对别人,都可自称“奴”,以示尊重,也表示自谦。女的对别人也可自称“婢”、“妾”。不一定非得是对方的奴婢,才自称“奴”“婢”,仅仅是表示自谦而已。也不是非得是对方的妻子、小妾,才能自称“妾”。

    另外,唐代女性还有一个奇葩的自称——“儿”,一般是对长辈或者平辈的客人的谦称。这个自称,本文不会用,太别扭了,就不再多讨论了。)

    “那好吧,奴记住了。”

    “嗯,顺耳多了,干脆以后就这样吧。”作为从后世而来的人,陈术每次听到“贱奴”的自称,总是浑身不自在。

    “娘们儿嘻嘻的!”任平生嘟囔道。

    “有意见保留。就这样!”陈术最后通牒。

    “诺。奴去换衣服了!”眼看陈术要变脸,任平生一溜烟跑了。

    几十名部曲、男仆,跟着装有木材、茅草、冬衣、木柴,以及粮食的车队,往官道上行去。

    给陈术分配的灾民救济点,在灞河东边的官道旁。这里是长安通往潼关的官道与通往蓝田县官道的交汇处,西边就是灞河桥,过去灞桥可直达长安城。雪停后,势必会有大量灾民经过这里涌往长安城。

    到了地方后,陈术看了这个位置后,嘴角直抽抽,这是万年县令韦大钦给安排的位置。

    虽然每个重要路口都安排有施粥点,可给陈术安排这个路口也太重要了些,等于是来自长安东面、东南的灾民全都汇集到他这里了。

    韦县令一共找了十几个狗大户,来帮助官府一起救济灾民,从这个位置来看,陈术是以一己之力,扛下四分之一的救助任务。

    陈术心说,韦大钦这个狗官,这是要逮着我一个人的毛狠拔呀!唉,没办法,毕竟自己刚黑了一万贯钱,韦大钦可是全程旁观。难怪当时他看我下狠手,也没说什么,原来是另有打算!狗官啊!

    亏我还担心你们难以应付,多做了些准备。

    车队停在路边,就已经有路过的灾民在围观。

    陈术把部曲、男仆们叫过来,拿出昨天晚上画好的图纸,把自己的计划告诉他们,再给他们简单的做个分工,开干吧!

    找了一大片比较平坦的地方,再做些细微的平整。然后两根高高的旗杆被树立起来,一面上写着“守望相助”,一面写着“共克时艰”。救灾嘛,先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很有必要。

    两面大旗竖立之后,又在旗杆旁边放了一个大牌子,上面写着“劳作换粥”!

    路边围观的灾民看得一愣一愣的。

    为啥呀?不识字呗!

    于是,交头接耳的议论起来。终于,凑了几十个人的知识量,猜出,牌子上写得意思,可能是:这里有粥!毕竟里面有个“粥”。至于旗子上的字,谁知道啥玩意!

    几个胆子大的,来到忙碌的部曲们身旁询问,是不是这里要施粥。陈述的部曲告诉他们:粥是有,但是要干活才有能喝。

    几人回来灾民群里,说了问来的话,马上有人欢呼起来,就成群结队的朝部曲们干活的工地走来。

    当然,也有个别人觉得:救灾就救灾,喝你一口粥,还得给你干活,想也不是什么真正良善之人。于是,继续往长安城方向走,寻那灾民可以坐等大善人熬粥,张嘴就能喝的地方去了。

    陈术看着这些人逐渐走远,摇头笑了笑也没说什么。

    灾难来临,灾民生活困顿,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他们需要众人的救助。于是,官府和民间就会拿出大量物资,派出大量人力,去救助灾民。

    但是,灾民受灾不假,并不是一受灾就丧失一切劳动能力了。灾难来临后,个别人自己不作为,不自救、也不救他人,一丁点儿力所能及的事都不愿做,就等着别人来救助。

    反正我受灾,我是弱势群体,我就是有理!你们给我吃、给我喝,是天经地义!你敢不从?你敢有意见?你敢提要求?我让舆论谴责你!

    当然,绝大部分灾民是积极应对的,也心怀感恩。就像这群刚进入工地的人,当他们得知,现在是在搭一批简易草房给灾民住,搭炉灶准备给灾民熬粥做饭时,二话不说挽起袖子就去干活。

    让他们去吃些车队带来的蒸饼,先止住饥饿再干活,可他们直接拒绝,说赶天黑之前,多搭起一间草房,今晚就能有几十人不挨冻!

    这就是自救,这就是救人!

    没办法,陈术只得威胁说,再不去吃东西,就赶走!这才一个个憨笑着跑去吃东西,然后很快又陆陆续回来继续干活。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