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铁骑踏乱明 > 第137章 探军情李庆遇险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铁岭城池内,穿着一身破烂麻布衣裳的李大胆和李庆二人在浓浓夜色的掩护下正机警而又谨慎地记录着铁岭城内鞑子兵布防的一切。

    “城墙值守者共二百四十人,每二十人一组,一个时辰一换。所值守者皆为包衣奴才兵,不足为虑。”

    “铁岭城内巡逻者同样为二百四十余人,亦是一个时辰一换岗位,所值守者亦是包衣奴才兵,不足为虑。”

    “城内一整个牛录约三百人真奴鞑子兵除极少数鞑子兵头目位于原铁岭巡抚衙门内以外,其余真奴鞑子兵皆位于原铁岭城原桂花楼内修整。”

    “城内被建奴鞑子兵所俘获的百姓难民共计千余人左右,皆关押在铁岭城原牢房之内,除了少许百姓平日里可以外出为建奴鞑子兵们烧火做饭以外,其余百姓,皆不得擅自外出。”

    李庆在自己随身携带的细小牛皮纸上用着黑碳笔笔(由沈默所创造,将大块的木炭用密不透风的牛皮包裹好后,在用力碾磨,将大块的木炭碾成细小的粉末状。在将这些细小的木炭粉末装入笔管状细小木管中,加以蜂蜜、粘土等物进行固定,便制成了木炭笔。这种木炭笔与这个时代的毛笔相比,除了具有体积短小便于携带的特点以外,而且还比毛笔更加取材方便、廉价耐用。多被沈默用于装备于专门负责野外侦查敌情活动的射声游骑队使用)细细的记载着铁岭城内关于建奴鞑子兵的一切。等到全都记录完毕后,李庆便与宝刀未老的李大胆利索地收齐记载着铁岭城情报的牛皮细纸,之后,便如同长着健壮双翅的雄鹰一般,飞速消失在铁岭城的夜色之中。

    “李庆老弟,你小伙子还可以嘛。真没想到你李庆也才是刚刚冒了胡茬子的年纪,便认识这许多字,真是令老哥哥我自愧不如呀!”

    李大胆、李庆二人凭借着灵敏矫健的身手飞快逃入铁岭城一处普通民宅,此时的这个民宅已经被如同畜牲一般的后金鞑子兵们给祸害得残破不堪,原本安乐幸福生活再此处民宅?鹊陌傩彰且惨丫?恢?ハ颉T偃?啡纤闹馨踩??螅?畲蟮ㄕ?伦约何г谕飞系钠坡蛊ふ泵保?宰鸥崭沾?⒐?椿乖谧邢负硕耘Fぶ缴瞎赜谔?氤呛蠼瘅沧颖?楸ǖ睦钋齑蛉に频乃档馈

    “李老哥您这是说得哪里的话呀?如果要是没有您李老哥这宝刀未老的老英雄的一身好功夫的话,咱们又怎么能如此轻易混入铁岭城呢?更不可能像今晚这样,在这凶悍鞑子兵层层把守的铁岭城就好似如履平地一般,也更不可能在短短三日之内,就能够摸清城内建奴鞑子兵的虚实。如果我们混不进这铁岭城,那我李庆就算是有天大的本事,就算是认识再多的字,又能如何呢?还不是连个屁都不如吗?”

    生性老实本分的李庆再三核对牛皮纸上所写的文字与自己与李老汉、张大群等人所打探到的情报无误之后,便对着李大胆谦虚地说道。

    其实,李庆在跟着自己老爹李老福投奔沈默之时,便跟着村里面的一个酸臭秀才念过几年私塾。虽然跟着那个穷酸秀才学过几年私塾,念过几年“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之类的儒家经典,但年幼顽皮的李庆再加上那个穷酸秀才教育方式的呆板与严厉,李庆也只是勉强识得自己名字以及“一、二、三、五”等基本汉字。

    但自从跟随沈默之后,为了提高整个队伍的文化水平,在沈默的严格要求下,每个定边堡红袍军的兵丁都要在一天之内学会五个汉字。而至于李庆、杨大个子、林虎等这些红袍军的将领以及专门负责侦查敌情任务的射声游骑则必须要在每天之内学会六个汉字。由张涛所率领的军纪处的文员们负责担任教学以及监督。只要被军纪处的这帮子文员们逮到哪个红袍军的将士们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轻则罚抄今日所学的汉字,重则罚跑练兵场十圈。

    于是,在沈默的命令下,经过军纪处文员教官们的严厉惩罚与别具一格的教育方式,红袍军全体上下,无论是李庆、林虎、张大群等将领,还是其余例如破甲虎枪队、火铳队的基本兵丁,他们的文化水平都较入伍之前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最起码不会再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大老粗庄稼汉。就连打心底儿里对读书识字厌烦的愣头青杨大个子,也在王涛等军纪处教官的“特别关照”下,能够熟练使得包括自己名字在内的两百多个汉字。

    而天资聪慧、脑袋机灵并且有一定文化基础的李庆的文化水平与识字、写字能力则更是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是那个不开眼的在那里(聒噪)!抓紧给爷爷滚出来!不然别怪爷爷手中牛尾尖刀不长眼睛!”

    正在李庆和李大胆二人交谈正酣之际,一声正宗的辽东铁岭本地口音突然从不远处的房间内传来。惊得李庆和李大胆猛然将自己健壮的身子躲藏在一堵矮墙后面,并迅速拔出自己裤腿间夹带着的用来防身的解腕尖刀,瞪着两双虎眼警惕地观察着四周。

    就在这剑拔弩张的紧张时刻,一个因喝酒喝得满脸通红浑身上下散发着恶心酒臭的包衣奴才兵粗鲁地踢开原本就破旧不堪的大门,两扇摇摇欲坠的门板终于再也经受不住重压,勉强晃悠一阵之后,便“吱呀”摔落到地上。

    这个包衣奴才兵名字唤作曹吉,原本也仅仅是这铁岭城内一个小小的卫所百户。鞑子兵围城之际,这曹吉不但不同城内其余同袍一样勇于登上城池抵御后金鞑子兵进攻,却只是如同一只丧家之犬一般在铁岭城内四处躲藏。待到后金鞑子兵攻破铁岭城之后,曹吉这没胆子的怂包便带领着城内残存的十几个明军主动投降了后金鞑子兵。

    原本唯唯诺诺如同怂包一样的曹吉在投降后金鞑子兵之后,就好似变了一个人一般。反而还主动带着凶神恶煞的后金鞑子兵挨家挨户的屠戮铁岭城内手无寸铁的乡亲们。不但那些之前平日里与这曹吉有些许鸡毛蒜皮大小的恩怨的人家惨遭灭门,就连那些平日里和曹吉交好的无辜百姓也惨遭曹吉杀戮。

    曹吉这人,真是一个十足的“汉奸”,心眼都已经坏到骨子里面了。

    (注解:包衣奴才,也就是包衣阿哈。包衣阿哈系满语音译,“家仆”之意,“包衣”即“家的”、“阿哈”即“奴仆”,简称“包衣”。

    包衣阿哈涉及清代八旗满洲内部的一种人身领属制度,服务相应贵族,其中一些包衣因受宠而显贵,如曹雪芹家族。

    包衣阿哈即“家仆”,只存在于八旗满洲之中,其中上三旗的包衣由内务府管辖,服侍皇室;下五旗的包衣分属下五旗的王公贵族。

    清昭??《啸亭杂录·汉军初制》:“雍正中,定上三旗每旗佐领四十,下五旗每旗佐领三十,其不足者,拨内务府包衣隶焉,其制始定。”

    清龚自珍《答人问关内侯》:“亲王以下,贝子以上,其户下五旗包衣之人,见王,如家奴见家长之礼;包衣之女,许亲王等拣选为媵妾。”

    清嬴宗季女《六月霜》第十一出:“他每那里晓得:咱每本是内务府的一个包衣出身,何尝知道甚么新名词,何尝知道甚么种族界。”

    冯其庸《曹雪芹的时代、家世和创作》:“曹雪芹的家庭,是一个贵族官僚家庭,但又是一个奴才家世,因为他的上世很早就入了旗籍,属正白旗包衣。”

    主要来源:包衣阿哈的来源主要有三种:

    1.由诸申(满族平民)转化而来。平民犯罪,沦为奴仆。或穷困欠债,将妻子儿女典卖为奴。

    2.家生奴婢。包衣阿哈世代为奴,其所生子女仍为奴,亦称“家生子”。他们的生活、婚嫁、居住,都要由主人来安排。

    3.战争掠夺俘虏为奴。初期女真族各部落之间互相征伐,掠取对方部落人口为奴。尔后,抢掠汉人、朝鲜人作奴。主人的私有财产,可以馈赠,亦可以买卖。沈阳开城地区就是一处贩卖奴仆的市场。

    社会地位:包衣是满语音译,意即“家奴”(注:“包衣”的全称是:“包衣阿哈”(booiaha),亦可单称\"阿哈\"。包衣阿哈中男的叫做“包衣哈哈”(booihaha),女的叫作“包衣赫赫”(booihehe),义即家中男人、家中女人。按曹家隶属于“包衣旗鼓佐领”;抄本《八旗掌故》卷一云:“又满洲八旗包衣参领下分辖各佐领……下又有‘管领’‘分管’‘管辖’各名目,其佐领或称‘旗鼓佐领’,……蒙古、汉军,俱无包衣佐领。”又注云:“旗鼓佐领下人,多系国初民人投充,如见在大粮庄头、园夫之类。”而福格《听雨丛谈》谓包衣佐领原系兵弁家丁性质。曹家先世毕竟如何归旗并成为何种家奴,尚待详考。

    明朝的腐朽败亡,太监们特别\"与有力焉\"。清朝皇帝有鉴于此,所以在承袭明朝各种制度的同时,却先将太监们管事的二十四衙门加以删并,最后撤除,而改设内务府,以皇室家奴——上三旗里的包衣——代替了太监的各项执事。

    内务府于是就成了管理皇家的财产、收入、饮食、器用、玩好、各项日常生活琐事、各种有关礼仪……的衙门(注:参看《文献论丛》曹宗儒《总管内务府考略》:“世祖入关,……而掌宫内政令者,仍属包衣昂邦。昂邦,又译作总管,是其名为家之总管,而清帝已化家为国,官文书遂译为内务府总管矣。”包衣昂邦或总管,实即管家头儿的意思。昂邦或译谙班。内务府并无下五旗人,也并无蒙古旗、汉军旗的人。有汉族血统的包衣人,一概称为汉姓人,因为他们还是属于满洲旗分之内。

    社会影响:内务府包衣人是一种身份极为特殊的清代封建社会的畸形产物。内在最高统治集团之内,他们是被压迫、被剥削的受害者,而在那集团之外,却又是进行压迫、剥削的害人者;一方面,他们的身份低微,而另一方面又呼吸通帝座,反而可以比别人更容易地升官发财、假权作势,他们的富贵荣华,实际享受,比之一般大官巨卿,有时并无逊色。如康熙帝的德妃、雍正帝的生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就是正黄旗包衣,乾隆帝的令皇贵妃即嘉庆帝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就是抬旗入满洲镶黄旗的正黄旗包衣。

    总结:凡编入包衣的,子孙世世永在包衣,惟遇立功绩,或罪案昭雪,或其他原因,才可以“发出包衣”。清初定制:凡攻战首先登城的八旗壮丁准其开户,并可将胞兄弟嫡伯叔带出,这是立功除奴籍的例子。

    顺治时卓灵阿因父罪被编入包衣,后来世祖认为问罪太过,又将他“发出包衣”,这是减罪的例子。八旗有定制,归为奴仆的人全是子孙永远服役,家奴的子女名叫“家生”,又叫“家生子”。红楼梦中第四十六回就有称鸳鸯为“家生女儿”的例子。

    包衣的组织最初也很简单,包衣之上只统以包衣大。后来改同八旗一样,最下层的称为“包衣下人”,其上有“包衣大”,“包衣大”之上又有“包衣佐领”,“包衣参领”。包衣佐领原名包衣牛录,是八旗制度创立后隶属于旗主的一个组织单位,他的组织,人数,与旗分佐领即普通牛录相等。

    包衣参领原名包衣扎兰,组织也同普通参领一样。包衣大就是包衣长,大为满语头目之意,包衣大汉语译为管领,包衣下人又称包衣佐领下人,就是一般包衣的基本组成部分,就是所谓的家奴了。)

    

    作者有话说:

    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今天老白有些身体不适,故有些水文,还望各位书友见谅。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