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铁骑踏乱明 > 第359章 同样的赏银,不同的效果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那木箱战车厚实的牛皮包裹着沉重铁皮的木板保护下,那七八个蒙古鞑子骑兵所射出的箭矢对那张姓青壮祖先所率领的十几名明军来说根本就造不成任何威胁,箭矢射在被浇了凉水的牛皮大木板上瞬间失去力量,软绵绵地掉落在地上,反倒是那几个蒙古鞑子在临近那十几个明军所组成的简易战阵的时候,被那四个火器手瞅准时机,将几个躲闪不及的蒙古鞑子骑兵射落马下。

    终于,剩下的那四个蒙古鞑子实在是忍受不住了,他们乌泱泱地叫嚣着,插起短弓、手握弯刀,分为两队,分别从那六名手拿长枪的明军所守卫的两翼发起冲锋,想要通过近战取胜。

    不得不说,这七八个蒙古骑兵也是练家子,论沙场搏杀的经验,一点也不比那张姓青壮的祖先少。一般来说,在一望无垠的草原之上,步兵与骑兵作战的时候,面对相同的骑兵数量,步兵的人数最起码要在两倍或者三倍之上,不然万万没有取胜的可能性。除了人数优势以外,还要具备大量的强弓硬弩,用遮天的箭矢和远程攻击能力来弥补步兵面对骑兵的时候机动性与速度的不足。

    当年西汉的李陵,就是凭借着汉朝出色的单兵硬弩以及箭矢,以三千步兵利用随行战车结成战阵,打败了数万匈奴精锐骑兵。当然,这也离不开李陵出色的指挥能力以及地形的优势,当时李陵所结阵的位置是在一个山坡之上,而且还是一个背风口,单兵硬弩极强的穿透力再借助风势,使得这三千步卒所射出的箭矢的穿透力放大了三倍,而当时那些匈奴骑兵所穿戴的盔甲又大多数都是简易的皮甲,有的甚至只穿了一件皮袍,根本就没有办法抵御那些西汉步卒手中硬弓所射出的箭矢。

    再加上他们是往山坡之上进行仰弓,而且处于迎风口,风沙大的根本就使这些匈奴骑兵睁不开眼睛。种种因素共同作用之下,才使得李陵创造出以步卒三千大败匈奴精锐骑兵数万的奇迹。不过,随着李陵步卒随身携带的箭矢用完,而匈奴骑兵的人数还在源源不断地增加,尽管这些将士们再浴血奋战、再悍不畏死,一旦失去了人数与箭矢的优势,便成了那些凶悍匈奴骑兵手中弯刀之下的冤魂。没有办法,为了保全自己麾下步卒的性命,李陵之后假意投降了匈奴,却不想汉武帝刘秀一怒之下,直接将李陵全家老小尽数斩杀,这也变相地将李陵这位忠臣良将送于了匈奴。

    由此可见,后勤以及战术,在一场战斗中是多么地重要。甚至可以直接说,打仗打得就是后勤,就是消耗。没有充足的后勤,就算是战斗意志再高昂,那也是白搭。

    而那七八个蒙古骑兵自然也是在这草原上征战多年,他们之前遇到大明零散的军队,只要先围着他们胡乱地射几轮箭矢,待这些落单的明军出现溃散甚至要狼狈逃窜的时候,他们只需要借助战马的速度挥舞着手里的弯刀一个又一个地收割人头就可以了,简直就是易如反掌。

    如果遇到战斗意志坚定的明军,几轮箭矢下来还没有出现溃散的情形,那便先做假意冲锋,待与这些明军临近的时候先用手里的箭矢射翻几个领头的。大部分明军就是这样,只要带头抵抗的一被射死,剩下的也就做鸟兽散了,到时候,等待他们的下场还是一样,成为这些蒙古骑兵刀下的冤魂。

    但是今天这七八个蒙古骑兵却犯了难,他们所遇到的这伙明军在遇到他们的时候,脸上既没有恐惧的神色,也没有胆怯逃走的意思,反倒是推着一辆看起来十分怪异的破马车围成了一个更加怪异的圆圈,就给一个奇奇怪怪的“铁桶”一搬。而就是这个怪异的铁桶,却让他们犯了难,无论怎么朝这些明军放箭,这些明军都毫发未伤。

    至于明军手中的火铳,他们之前也遇到过,但是那些手拿火铳的明军基本上都是在刚刚看见他们这些蒙古骑兵的时候,就乱哄哄地放射一气。就那些软绵绵的铅弹打在他们的身上,根本就对他们这些蒙古骑兵造不成伤害。而且,他们坐下的战马真的奔跑起来速度也不是盖的,就那些铅弹根本就打不中他们。

    但是他们今天遇到的这伙子明军手中的火铳却与他们之前所遇到的不同,不光不胡乱放枪,而且还十分精准,基本上一声火铳声响起之后,便有一个蒙古骑兵落马。而且造型也与之前的火铳不同,之前的火铳都有三个口(那是三眼火铳),而这些明军手中的火铳就只有一个孔,而且还看起来十分精良,发射出来的铅弹也与寻常的铅弹不同,是又快又准,这些蒙古骑兵已经有四个同伴死在了这些明军手中怪异的火铳下。

    可是,就在这些蒙古骑兵哇呀呀叫喊着挥舞马刀冲到那个怪异的“铁桶”阵前的时候,令他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等待着他们的并不是这些明军仓皇逃窜的狼狈样子,而是一杆又一杆明晃晃的长枪,这些长枪不光长度达到了惊人的三米,而且在明晃晃的枪尖儿侧翼,还有锋利的倒钩。一个蒙古骑兵凭借着他精湛的马术堪堪躲过一杆向自己刺来的长枪,却被那个明军用力一拉,枪头上锋利的倒钩立马刺入了这个蒙古骑兵的肋骨,瞬间将他拉下马来。

    不得不说,这个蒙古骑兵还算是好样的,就算是被长枪上的倒钩刺入肋骨,他还是强忍着剧烈的疼痛站起身来,挥舞着马刀想要将那挡在他面前的牛皮木板踹倒,还想最后殊死一搏,却被那张姓青壮的祖先一箭给射穿了胸膛(除非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然傻子才会放着好好的弓箭不用,拿着刀枪凭借着血肉之躯去和敌人舍命搏杀)。

    经过这四名明军手中的长枪一阵乱刺,仅剩的那四名蒙古骑兵也被斩落于马下,最后,十一名明军毫发未伤,并且还取得了斩首八级、缴获上好蒙古马十二匹(有些家境好的蒙古骑兵是单人双马甚至三马,这样可以节省战马的体力,并提高作战的速度与机动性),至于那八个蒙古骑兵身上的皮甲与马刀,也被那张姓青壮的祖先给一并打包带走。

    后来,这十一名大明戚家军士卒在当地牧民的带领下回到了戚家军的大营,能立下如此战功,该得的赏赐自然也是少不了。戚家军和寻常的明军不同,无论是军制还是赏赐上。寻常的明军队伍是按照个人来领赏的,但是这样的弊端也很明显,那便是容易出现抢功、冒功的情况发生。而在戚家军中,一般情况下是按照小队为单位进行赏赐,这样的好处很明显,那便是能用军功和大把大把的白银将整个小队团结起来,使得小队在面对敌人的时候能够团团结一致。别看只是这们一个小小的改动,但是所起到的效果,确是极不一样的。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