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梦撩九州 > 第13章 惊雷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齐国的法治思想独树一帜,被称为东方法家或齐法家。

    齐国是“法家”的策源地,同样也是法家思想最先付诸于实践的地区。

    相传,数百年前,齐王与禹圣的祖先姒伯,曾辅佐尧圣和舜圣制礼作教,立法设刑,创立礼法并用的制度。

    之后,禹圣建立大夏王朝,令齐威王祖父地将姒?C在扬州境内试验新法。自地将开始,简礼从俗,法立令行,礼法并用成为齐国传承不废的治国之道。

    本来扬州的法治之道已经初具形态,二代夏王亦是打算将其推广至整个九州。但随着九州纷乱起,此事只能不了了之。

    得益于齐国法治的氛围,法家门派随即在齐国诞生。

    刘棠辅佐齐景公治齐,一方面将礼义廉耻作为维系国家的擎天之柱,张扬礼义廉耻道德教化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强调以法治国,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虽然其中难点重重,但齐国也正逐步变成这样的国家。

    九州纷乱起,天将查明法治的益处,随即在冀州宣传法治理念,并招揽、培养法家能人。

    经过长久的演变,法家最终分为齐法家和晋法家两大阵营。

    申害讲解过法家的缘由演变后,继续说道:“晋法家主张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而我们齐法家主张以法治国,法教兼重。”

    “晋法家奉法、术、势为至尊与圭臬;齐法家既重术、势,又重法、教。”

    “我们认为,唯有在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方能促进生产,充分发挥百姓的生产力。”

    “只有在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立郡县,君主专制,集权于中央,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方能消泯战乱异变。”

    “思想和教育方面,以法为教,摒弃所谓的骄傲与矜持,以吏为师,方能真正获得学问知识。”

    “我们反对儒家的“礼”,反对贵族垄断经济和政治利益的世袭特权,要求土地私有和按功劳与才干授予官职。”

    “法律的作用就是‘定分止争’,也就是明确物件的所有权。‘兴功惧暴’,鼓励人们立战功,而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惧,兴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富国强兵,取得统一战争的胜利。”

    “历史长河是前进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法古循今只会止步不前,因循守旧实乃守株待兔的愚蠢之人。

    法家每逢辩论,常与儒家争,二者却从未决出胜负。但今日论辩的题目为天下局势,齐国立足之道,儒家众人自知不能夸夸其谈,过于理想的随意套用。

    “我同意申公的说法,天下大乱,实乃不公,贪婪乃人之通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分贵贱、亲疏、上下、等级。如此,人各有所得,各得其乐,则罪恶灾难可消泯。”

    “尚贤、尚同,任人唯才,消除阶级观念,使天下大治,人人可通过自己的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战争则可以杜绝。”

    说话的人乃是当代墨家巨子翟耀。

    继而,兵家孙启说到:“我认同申公的强国之策,但消除阶级观念,使王侯大夫与黎民同列,实在是胡妄之语、不切实际。”

    “唯有富国、强兵,方能有所震慑,外族亦不敢窥伺。加之律法、贤明政策,使得各行各业之人行事有所依照、惠得,国家才能安定。”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

    兵家重点在于指导战争,在不得不运用武力达到政治目的时,怎么样去使用武力,以对社会最小的损害达成目的。

    兵家创始人是兵圣孙武,兵家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和兵技巧家四类。而孙启即为孙武的后代,是当今兵家权谋一派的领头羊。

    杂家吕卉说到:“时移而治不易者乱,自古以来,万事万物皆在无中生有,变化之中,变化使得进步,变化使得发展,不变则必将导致灭亡。”

    “比如,外族变化发展,而我等固步自封,尊崇先辈之法,固步自封,则必将导致落后,招致灭亡。”

    “道家讲求阴阳调和、五行平衡,而变革则是缓缓地改变天平两端的重量,改变其已有的平衡,必须慎之缓之。否则必将招致反弹动荡。”

    刘棠听到诸家辩论,心中感叹道:“裂启计划终究是不能够公之于众,谈论的方向的方向偏差太大,怕是从这里得不到什么东西了。”

    “有些东西过于理想、不切实际,不过变法图强倒是可以敲板确定了。”

    今日,儒家被指桑骂槐、意有所指了半天,但无奈今日辩论的题目的确对儒家并不友好,并且荀夫子已经告诫过众人,要“忍”。

    因此,论辩至此,儒家尚无一人发言辩论。

    倒是,谭正知晓刘棠今日前来的目的,接口说到:“恭亲孝悌、仁义礼教,是维持人伦的基础,更是人类存在的必需。”

    “儒家的确在有所方向上过于理想,但并不是全无可取之处,之时亟须改变而已。我敢肯定,在不久的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之时,儒家必将大行其道,在百年、千年或许万年之后,或将被人们奉为圭臬。”

    “至于如今的三国之势,齐国在三国之中,地盘虽小却压迫感十足,民心归附、王庭稳定团结,大有可为。”

    “只是齐国地处东南,北、西分别为晋、赵二国,难以扩张,向东则是沿海,唯有南进。”

    “晋国最为强大,赵国次之,如今,唯有与赵国结盟,共拒北晋,且精心发展国内。”

    “我在晋国待过两年,发现晋国虽占据五州之地,明面强大,却势力割据,相互排斥。我估计,不出五年,晋国必生内乱,倒时,我齐国业已发展五年,足以联合赵国北伐。”

    “事后,赵齐割据相对,而齐国贤能齐聚,只需修养数年,必可一举攻破赵国。如此,则大事可成。”

    就在众人纳闷于儒家学子竟对战争要事夸夸其谈时,荀夫子说到:“师侄言之有理,儒家是要有所改变了。”

    丞相刘棠说到:“谭先生言之有理,深合当今齐国的发展之道。我将请奏大王,加封先生为上大夫,专享贵族之起居。”

    刘棠见事情终于引入正轨,笑道:“众先生若有更深的见解,嘲谏策论,皆可直言。”

    众人见谭正直接被许诺为上大夫,当即紧随其后,直言齐国发展、王霸之道,却无一为刘棠所看重。

    玄皋见状,知道契机已经出现,当即朗声说道:“我有一问,不知众位先生能否作解。”

    稷下众先生从未见过或者听说过玄皋的存在,却又敢在这种场合大声发文,纷纷转头观望。

    荀夫子听谭正说过玄皋的存在,说到:“稷下学宫众人皆平等,但有疑问,皆可发文。”

    玄皋颔首作揖表示感谢,随后说道:“众所周知,齐国最为弱小,却发展迅速,实力增长为人所惮。那么假使晋要灭齐,许赵以利,赵隔山观虎斗,齐当如何?”

    “又或者,晋、赵联合,共分齐国,不予齐发展之时间,齐又当如何?”

    而稷下学宫的先生们亦是议论纷纷,或有认同玄皋疑虑的,在思索其可能性的,或有直接批驳玄皋的,或有在思索对策的……

    玄皋的发文如一声夏初惊雷划过稷下学宫,振聋发聩。

    一时间,论辩大堂嘈声四起,热闹非凡。

    毕竟,在大多数人看来,赵、齐弱小,唯有二者联合才是正道。

    众人没有看到的是,刘棠听罢玄皋的问题,疲劳的双目之中瞬间焕发出光彩,炯炯有神地看向玄皋。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