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征服天堂 > 第九十七章 血战铜谷 三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西班牙人步步逼近,探明战场上没有地雷的他们开始大步向前。60;62;  按照方阵兵的战法,火枪手走在队伍的最前方,而长枪兵则居中掩护。不过两边在宽度仅仅两百多米的铜谷底部狭路相逢,也就没必要留着掩护的部队,一起怼过去便是。更何况萨卡特卡斯的方阵兵和胡安手下的那些“开拓团”不可同日而语。60;62;  作为西班牙军事改革的“急先锋”,这些精锐部队仅仅保留了不到三成的长枪手,剩下的七成以上的方阵兵全部装备火枪。因为同时陷入多场战争,财政吃紧的西班牙人没法大规模对原有的军团进行改编,因此只有少数精锐部队被允许改编成这种“改良西班牙大方阵”。虽然依旧比其他欧洲国家慢一拍,但这也是真正能适应现代战场的步兵编制。60;62;  瓦伦丁低头看了看自己胸口上被三四个铅弹砸出来凹坑,心有余悸——幸亏这些明人没带炮来。坐镇萨卡特卡斯他的对奇瓦瓦的惨败早有耳闻,他也早就对明军的实力有清晰的认识。虽然奇瓦瓦是一座连法官都没有派驻的边境小城,在行政上并没有都督区的编制。但城主胡安可不是等闲之辈:他自小便跟随父亲上战场,是标准的古典式贵族,从剑术马术军事战略无一不通,拉丁语法语德语信手拈来。能以二十多岁的年纪统领一座边境城市,本身就足以证明他深受王室的信任。虽然他在明军面前连输两阵,但其表现尚属可圈可点,他憋在墨西哥总督府里写出来的报告也极具参考价值。60;62;  根据胡安的报告,明军有着令人咋舌的强大火力。包括几门陆用的战列舰重炮级别的长管加农炮,数十门近似瑞典三磅炮的步兵炮。最可怕的是他们拥有一种大口径臼炮,能够发射重五十磅以上的重磅爆破弹,其炮弹破坏力之强令人匪夷所思——距亲身经历的胡安所言,当年轰开君士坦丁堡大门的乌尔班巨炮也不过如此。60;62;  万幸的是,这些明军似乎急着赶路,没带上那些重炮,这也让瓦伦丁一直揪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半小时前,他听说前方有明军卡在山谷里面等他,当时他的内心是崩溃的...和朱由检想得一样,他们都知道在这么狭窄的山谷里面使用火炮会有多么恐怖。明军人不多倒是还好说,他们这一万五千人卡在上古里面就是乌泱泱一大片,就算蒙着眼睛开炮也就是一打一道血槽,到时候漫天飞舞的残肢断臂就能把这些士兵们吓得哗变,最后说不定会演变成自相践踏的惨剧。到那时候,就算天使下凡也回天乏术。60;62;  不过就算明军没带火炮他也丝毫不会掉以轻心,他们手上的先进燧发枪依旧是一种可怕的凶器。经过墨西哥方面的试验,这种燧发枪的发火率竟然在七成以上!这在欧洲可是王公贵族们手里的那些价值连城的猎枪才能达到的水平,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据鲁伊斯所说,这还是他从一名普通步兵手里抢来的。能给大头兵装备这种先进的火器只有两种可能:一,明人钱多,不怕烧。二,明人的工艺水平比欧洲先进一个世代。但无论是哪种可能,这都足以颠覆每个殖民者的三观。整天带着“文明人”光环鄙视土著的西班牙人,终于有一天也在别人眼里被视作落后的蛮夷。60;62;  唯一让他感到欣慰的是,明人的军队虽然武备精良训练有素,但人数却只有不到三千人,而且缺乏骑兵。真是难以想象若是明国倾举国之力西征会是怎样,那些在德意志为了信仰之争打得头破血流的皇帝和国王们在明国眼里岂不是如省长打架一般?除非整个欧洲如当年的十字军一般联合起来,否则未来就会是这群黄种人...不对,东方人的天下——据鲁伊斯所说,这些明国来的东方人比西班牙人要白得多,真不知道谁是白种人谁是黄种人了。60;62;  胡安的报告也提到了很重要的一点:明军的刺刀冲锋尤其可怖。他们虽然单挑的时候不如身经百战的西班牙老兵厉害,可不是每个西班牙人都是老兵。就平均水平而言,他们的刺刀术虽没有“至高之术”精妙却人人都操练得炉火纯青;刺剑的“至高之术”虽强,但数学不好的人根本学不会,这对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士兵来说实在是太难,大部分士兵都只会几招野路子剑法,自然是打不过明军的刺刀。正因如此,一旦两军进入近距离混战,方阵兵几乎是一触即溃,只有枪林能够抵挡住他们的刺刀冲锋。60;62;  正因为如此,瓦伦丁采取了传统的大方阵阵型,即火枪手在前射击,长枪兵居后掩护。枪弹无眼,任你功夫再好也是一枪放倒,对人数上占绝对优势的西班牙人来说这无疑是一笔稳妥又划算的买卖。60;62;  撤开了三道拒马,西班牙人和明军的距离便不到一百米。按照西班牙人的习惯,他们会在五六十米左右开火。在这个射程上,滑膛枪的有效命中率能达到两成左右。60;62;  前线的指挥官下令停止前进,第一排的三百余名火绳枪手举起了枪。虽然受限于火绳枪本身的性能,西班牙人不可能像明军那样在第一排挤上五百多个人,但他们也有补充火力的办法,那便是“排射”,顾名思义就是一排排轮换着射击。60;62;  这种射术在东西方都有流传,沐王爷用它在云南打过大象,杂贺众用类似的“吊瓶击”打过织田信长。(日本的三段击出现在江户幕府。织田信长并没有发明过三段击,没有任何第一手史料记载过这一战术,至于为什么日本人都信这个,大抵是三人成虎吧。但织田信长的确是东方第一个把火枪大规模集中使用的人。)而且早在汉朝中国人就有用弩来打“三段击”的战术。60;62;  这种换排射击的方式极大地提升了火力投射的连续性,可以对敌方的士气,尤其是骑兵的士气造成沉重的打击,是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举。60;62;  然而这划的是上个时代。如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举是“古斯塔夫惊雷”,也就是齐射。一次猛烈的齐射可以极大的打击敌方的士气,对于喜欢排成方阵的西班牙人来说更是如此。但这是在横队能够充分展开的情况下——眼下双方都挤在山谷里,若是只有第一排齐射,那无异于自断手脚浪费火力,但如此密集的阵型使得明军根本没有办法换排。60;62;  看到望远镜中的情景,瓦伦丁轻蔑的笑了“蠢货,你们以为西班牙人都是泥捏的不成?”60;62;  面对即将开始“三段击”的西班牙人,明军并没有疏散阵型以便于换排。相反,明军摆出了史无前例的密集阵型。第一排半蹲,第二排同样半蹲,只是微微错开,将枪口从第一排的缝隙中伸出去。第三排保持站姿,第四排依样错开。占全员半数的两千火枪举了起来,两千个黑洞洞的枪口指向了西班牙人,着实令第一排的西班牙人不寒而栗。但瓦伦丁却对此嗤之以鼻:“单凭两千人的齐射就想打垮西班牙人?等你们装弹的时候这里能轮换四五排了。我们有五倍的人数优势,怎么可能在消耗战上输给你们?”60;62;  片刻后,西班牙人开火了。雷鸣之后,三百发子弹飞射出,十几名靖海兵应声倒下。放完枪的第一排提枪后撤,第二排随之补上,第三排也握紧了手中的枪准备射击。这其实是比较原始的排射——若是在百年以后,换排不需要跑动,只各排射击后依次蹲下即可。只是在十七世纪几乎没有人会蹲着装填笨重的火绳枪。60;62;  第一轮排射后,预料之中的齐射并没有到来。面对西班牙人的排射,所有明军都只是举枪不发,只有两翼最边缘的射手发动了射击。60;62;  仿佛是点燃了爆竹的火星一般,明军士兵以三人为一组从两边至中心一组一组扣动了扳机。如火炬接力一般,只有身侧的士兵开枪后这名士兵才得以发射枪弹。传到阵列最中心竟然花了二十多秒,站在中间的几名士兵已经汗如雨下——在敌人已经开火的时候却要忍耐着不扣下扳机,这需要长期的训练和极大的定力。尤其是在敌人一排一排射击的时候,这种纪律性就更加难能可贵。而这种纪律性所造就的战术便是排射的进化版——轮射。60;62;  中心的士兵开枪后,最边缘的士兵早已装填完毕,又是一轮循环开始。枪声如浪潮一般,一浪接着一浪,汇成了几乎重合在一起的“撕布声”。子弹暴雨一般接连不断地射向西班牙人,如同重机枪向西班牙人扫射一般。60;62;  铅弹之雨永不停歇,打完第一枪正准备后撤的西班牙人开始接连不断地倒下去。五十米的距离虽然命中率不高,但得益于接连不断地射击,每一刻都有西班牙人中枪倒地,随之而来的就是接连不断地惨叫声,而且随着倒地人数的增多变得越来越响。60;62;  如果说排射是为了削弱敌人的士气,那么这种拿破仑时代精锐步兵才能练得出的“轮射”便是一种能最大限度压榨敌方士气的撒手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