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征服天堂 > 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虽说两个月交货的速度并不慢,但这还不是龙江船厂极限。60;62;  造一艘和斗舰同等吨位的福船,龙江船厂的最高纪录是四十天交货。在永乐年建造宝船舰队的时候,龙江船厂七个作塘满负荷运作。比斗舰还大的福船,龙江船厂三年就下水了将近三百艘,这其中还包括大量宝船、马船之类的比斗舰大得多的福船。60;62;  现在的龙江船厂虽然也有这个潜力,但这已经不是永乐年了。60;62;  永乐年的时候南京可以依靠长江和大运河的横纵交汇,吸纳从全国各地运输来的物资,几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为了制造这些下西洋用的舰队,朝廷每年光是白银就要调拨上千万两,黄金三四万两,数万人在宝船厂昼夜轮班工作,长江边的灯火终年不息,花钱之速堪比消防水龙头。60;62;  不过,今时不同往日了。龙江船厂储备的木料已经消耗一空,南直隶各地调拨来的木料也全都耗尽,只剩隔三岔五从南洋运来的木料可以接济。60;62;  造大船用的木料按照人类的寿命来说,几乎是不可再生资源,需要百年甚至千年才能成材。60;62;  中国是个世俗国家,整个国家供奉的是活生生的天子,不是什么万物长存的神明。供奉神明,自然要挖空心思去营造能够传承千秋万代的建筑,工期动辄以十年记,甚至以世纪来纪。所营造出的建筑也是雄伟壮丽,一座座神殿都能追溯到古罗马古希腊,他们对神明的崇敬也凝固在了这些不朽的建筑里。60;62;  但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不怎么喜欢把建筑当成不朽的纪念碑,因而对房屋的永续存在并不重视。60;62;  只要肯砸钱,中国人盖房子要多块有多快。隋都大兴城——也就是长安,在营造时候进行了全国总动员。宇文恺发现建材不够,直接把北周的长安太庙拆成零件打包带走,运到大兴城里再像搭积木似的拼起来。多出来一对大门的门板,宇文恺也不浪费,直接拖到“修真坊”小区当小区大门。60;62;  就连城墙,宇文恺也是直接扒了北周长安的城墙,简直是货真价实的“拆东墙补西墙”。60;62;  有了那么大一座“东墙”可拆,诺大个隋都竟然只用了九个月就建成了,堪称人类工程学和管理学的奇迹。60;62;  这些建筑来得快去得也快,就和指甲长了要修一样。房子坏了不打紧,推到重建便是,反正也就是巨型“搭积木”。花多少钱不要紧,“快”才是第一要务。60;62;  毕竟,中国的宫殿供养的是活生生天子,天子不可能等个百八十年就为了修一栋楼——人都没了,还要房作甚?60;62;  只要肯花钱,只要备齐材料,中国的政府大兴土木的速度简直快得惊人。按照朱由检的要求,龙江船厂对每一艘斗舰都跟不要钱似的下料,这才能把每一艘斗舰都变成“老铁壳”。60;62;  只是现在,虽然钱不缺,但木料却供应不上。60;62;  由于毫无节制地对建筑进行反复地重建,皇家又专挑名贵木材,巨舰又需要巨木,因而适合营造殿宇和巨舰的好料子已经被消耗了大半。60;62;  容易砍伐的都被砍光了,深山老林里头的木料又难以运出,这就导致无论是盖楼还是造船,所耗费的银子都是水涨船高,而且有时候还不是光靠银子就能补上。就比如现在,就算有钱也接不上木料的消耗。最好的办法就是把造船业的中心迁移到长江口,这倒是能让后勤的压力陡然减轻一截。60;62;  不过最近,龙江船厂倒是可以加紧开工一段时间,因为南洋的新一批木材已经运到南京。而运木的船,正是郑成功的舰队。60;62;  “我说,国姓爷,你怎么回来得这么急?”在龙江船厂的码头上,正督办船政的宋应星向郑成功问道。60;62;  “我回来的急当然是为了北伐大业。”60;62;  “北伐是明年开春的事情,国姓爷你提前三个月回来,南洋不要紧吧?”60;62;  “不打紧,洋人翻不起多少浪花来。今晚我就走,大概明后天能到长江口,我提了第三艘斗舰就直接北上。我在南洋西班牙人的造船厂里头也营造了五艘南洋型的斗舰,尺寸比南京这里的小一圈,带的也是18磅炮。不过就算是18磅炮,在东海渤海一带也可以横行无阻了,不打紧。”60;62;  “我听说国姓爷还营造了三艘飞剪船?”60;62;  “对,照着破浪号来的。回头我拨一艘送到南京来,你们拆开来研究研究便可。其实就是拉长的福船,船体上不麻烦,麻烦的是船帆。对了,你确定我的钱在日本?”60;62;  “吴王殿下那边是这么说的,钱都给日本人抢去了...国姓爷你回来得这么急,莫非了是为了这笔钱?到底有多少钱?能不能给宋某透露一下。”60;62;  “小数目而已啦,无所谓。”话虽如此,郑成功的嘴角的眼角却在不住地跳动着,似乎在憋着气。60;62;  得益于飞剪船和电报联系,朱由检的电报从朝鲜到南洋只花了一个月。当那一大串的“零”摆在郑成功的面前的时候,他感觉整个人都被掏空了。60;62;  开发南洋是他做的第一笔生意,在下南洋之前他还是钱谦益的学生,在太学里头念书。和朱由检一样,他也是赶鸭子上架,被“钦定”成了首任南洋大臣,又郑芝龙那里讨了一笔启动资金,又分了些船队,他这才开始在南洋施展手脚,招揽移民,联络土邦,把物资往南京贩运。60;62;  按照规矩,他给龙江船厂的物资虽然是批发价,但都是明码标价,两边的账目非常清楚。毕竟郑家的船团看的是钱,他自己虽然有报国之心,但负责辅佐他的叔伯辈老团员可不会给朝廷义务干活。60;62;  两年下来,生意蒸蒸日上,他们在南洋也来越稳当,眼看就能在明年与荷兰人正面交锋——在收到那封信以前,他是这么认为的。但现在存款被抽空,他也不知道前路到底会如何。60;62;  “德川小乌龟,敢贪墨老子的钱,活腻了吧。老子收拾完鞑子就来收拾你们,让你们看看龙王爷长了几只角!还有福住,这个混球!看我不把你吊起来抽一顿!”60;62;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