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重生大明万岁爷 > 第八百三十四章 弃笔从戎的书生

第八百三十四章 弃笔从戎的书生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明,陕西西安。

    朱棣、徐辉祖、刘?y等游览西安古都。

    大军行进至西安,已是疲惫不堪,加上一路上强行军,日行百里近乎常态,罕有修整时。西安粮草充足,足够十万大军在这里停留一段时间。

    朱棣登上城墙,眺望着远山,沉思良久,说出了句:“大哥曾来过这里。”

    徐辉祖、刘?y等人有些不知如何接话,也不好打扰朱棣缅怀朱标,只好在一旁守着,并不言语。

    朱棣畅想着,若朱标没有离开,若是他主朝廷,大明会有今日之盛吗?

    大哥是个老好人,也很关心爱护弟弟们,只不过,他似乎被儒学浸染太久了,适合作一个守成之君。想来,他应该没有魄力南征安南,西取西域,向东宣战倭国吧?

    自己这个侄子是个妖孽吧。

    在他登基之前,虽有几分阴狠之气,但也是软弱的很,他习惯于装成自己很无辜,很仁慈的样子,手里明明握不了大刀,却还挥舞着匕首。

    自己对他的评价就四个字:

    怯懦书生。

    看不起,不尊重,不甘心,这些自己都有过。

    可在他登基之后,却一扫柔弱与胆怯,强横的气势与凌厉的手段,令自己几乎喘不过气来,尤其是他善于布局,善于造势,善于瓦解,抽丝剥茧,将自己多年积累的力量与心血彻底拿走。

    无奈之下,只能低头。

    朱允?捎米约旱恼?尾拍苡胧侄我淮未胃嫠咦约海??且桓龊细竦牡弁酢

    大哥,你的儿子继承了你的意志,他虽然没有选择西安作为大明未来的京师,却选择了北平,这是一个很好的决定,那里比西安更为合适。

    你为竟的想法,你的儿子都在帮你做了,安息吧,我不会去欺负他,也没有能力去欺负他了,他赢得了无数子民的人心,百姓支持他,这个时代,是他的时代,我这个当叔叔的,就帮着他看好家吧小说

    大哥,我有些想你了。

    朱棣伸手抚摸着城墙,似乎想要从这里追寻朱标的身影,只不过,岁月已去,故人不再。

    徐辉祖与刘?y见朱棣出神,便走到一旁谈论起京师传来的消息,刘?y带着怒气,挥舞着手臂:“方孝孺怎么想的,他难道不知道阳江所的军士被杀,不知道船匠被掠走,竟然在这个关头还提什么以和为贵,宽怀远人?”

    徐辉祖踢了踢城墙砖,叹息:“这对方孝孺来说,不见得是一件坏事。逼迫皇上下罪己诏时,他就冲在最前面,阳江事件后,又逆势上书,现在好了,被朝廷免了官职,也可以回家好好做做学问了。”

    “可惜一大儒,竟不知天下大势,不知人心所向。”

    刘?y感叹。

    徐辉祖冷哼一声:“酸儒学子太多了,前些年的国子监可谓是书呆子云集,两眼呆滞,毫无朝气。这些年来,国子监革制,出了不少头脑灵活的监生,让我说,方孝孺此时跳出来,也是想要稳固传统儒学的地位,不惜赌上自己的名誉与前途……”

    刘?y赞赏地看了看徐辉祖,此人头脑不一般。正如他所言,国子监诸多学问,可谓百花齐放,儒家学问虽占据主导,但相对于其他学问来说,儒学显得内敛一些,不够精彩,而且真要做学问,没个几十年,不穷经皓首怕是难,而其他学院则不同,宣青书有些无语,将《兵策》拿了出来:“纸张谈兵也应该知道后勤吧,你连后勤都保障不了,哪里来更多的军队?我劝你还是安心背诵《春秋》,莫要讨论什么西北军情了。”

    霍邻无奈地叹了一口气,翻看着《兵策》,看到一句“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不由起身,对宣青书说:“我要出去一趟。”

    宣青书摆了摆手,示意请便。

    霍邻深深看了看宣青书,拿起《兵策》就走出了明伦堂。宣青书嘴角默念着《春秋》,目光落在了桌案上的西北舆图上,粗糙的线条,简单的形势,透着不简单设想。

    夜色笼罩,光线黯淡。

    黑衣人从树后走了出来,看着不远处的围墙,五步开外就助跑起来,脚尖猛地一瞪围墙,将手伸向高处,然后脚底一滑,整个人撞在了墙壁上,强忍着痛苦倒在地上,不敢喊出声来

    沙沙的脚步声传了过来。

    一个黑影搬着梯子到了围墙下,将梯子一放,然后看着围墙看着地上的人,郁闷地开口道:“说你笨吧,你还能说点天下大势。说你聪明吧,连个梯子都不知道偷,就想翻墙外出?”

    霍邻站了起来,揉了揉疼痛的腿:“你不是在背书,怎么跑出来,还知道我在哪里?”

    “废话,你把我的《兵策》拿跑了,我不来找你找谁?”

    宣青书毫不客气地说。

    霍邻呵呵笑了笑,走到梯子旁,一只脚已经踩了上去:“不瞒你说,我打算弃笔从戎,参军西征去了。这是我施展抱负唯一的机会,你也知道,四书五经我实在是厌倦的很,不乐意背它。”

    “弃笔从戎?你以为你是班超啊?”

    宣青书扶着梯子。

    霍邻笑了:“我并不想做班超,我只想做我,宁作我,走了,你就等着我在西域扬名吧。”

    宣青书看着霍邻上了墙头,然后跳了下去,跟着也爬上了墙头,对摔在地上的霍邻招了招手:“你就这样去找燕王,信不信燕王见不到,阎王倒是可能接见你的?”

    霍邻不解,看着跳下来的宣青书更是惊讶,连忙问:“你怎么也出来了?”

    宣青书拍了拍身上的泥:“我若不跟着去,他日怎么压你一头?想在我面前吹嘘,休想。走吧,我偷了损训导的御赐砚台,足够我们进军营了……”

    “天啊,那可是孙训导的宝贝啊,他会杀了你的。”

    霍邻感觉前景黑暗。

    宣青书拉着霍邻走了出去,自信地说:“放心吧,他是不会来找我的,毕竟,我留的是你的名,我还把你的草图留在了那里,相信孙训导一定会感念你报效国家,忘记砚台的事……”

    “我……”

    霍邻颤抖。

    “啊,霍邻——”

    学府里传出了一声惊天尖叫。

    宣青书吞咽了下口水,霍邻已经开始撒腿就跑了,再留下来,怕是会被孙训导给打个半死,没退路了,跑吧。

    孙长威握着手中的纸张,止不住地颤抖,纸张上除了西域简图外,还加了几句话:

    先生曾教导我们,应铭记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现朝廷风云四起,西北尤是为重,弟子霍邻、宣青书,决意弃笔从戎,以身践行横渠与先生教诲,西北而去,万望恩师保重,弟子三拜!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