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极品太监:开局成为大汉乐府令 > 第48章 良臣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就像这个家一样,一开始一切都很好,可是一旦家里的顶梁柱倒下,整个家立刻就毁了。支持的不是男方的妻子,否则,早就是卖孩子卖女儿的节奏了。

    “张汤啊……”刘彻转过头来,问道:“告诉我,我会帮助他们,他们的情况会变好。”

    “仁德陛下,这个家族的情况肯定会有很大的改善,不出几年,就是一个小康家庭了。“张汤低着头说。

    “呵呵呵”的一声,刘彻知道张汤误会了,张汤将来肯定会给这个家庭特别的照顾,比如免税。

    刘彻懒得去关心这个。

    然而,有一个疑问在他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我可以帮助一个家庭,我可以帮助十个家庭,但我不能帮助整个世界。”

    回到未央宫后,刘彻的脑子里还在盘旋着今天的所见所闻。

    刘彻拿着笔,在帛书上写下了第一句话:我儿子刘彻想听:洪范和八大政治,一个是粮食,另一个是货物。

    写这句话的时候,刘彻也觉得有点感慨。相传,洪范是大禹所著,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政治著作,而当他还处于蒙昧的原始部落时,先民们就意识到,作为政治的基础,这不得不让后人感到有些惭愧。

    刘彻接着写道:民以食为天,民以食为天。农村的长辈们曾经说过:人没有三年的积累,也不足以称自己为家。国九年无所用,称之为国家也不够。因此,顺命后稷为政府首脑。在殷周盛世的时候,诗书上都说人民要和平、富裕、有文化。易云:天地之大德,是生。

    写到这里,刘彻酝酿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同时整理了一下自己心里的东西,然后继续写道:如今,一夫当关,五人治百田。交一次税,还剩下二百九十钱,一百二十钱是五个人的吃饭费用。

    还不算衣服、过年祭祀,种粮食的花费,幸好治病、丧葬的费用没有多高。

    这一段是刘彻模仿当年李康写的一篇改革论文而写的。

    写完这段话,又看了一遍,刘彻觉得挺满意的,基本符合现在的社会状况。

    而这种用数据说话的东西,通常都是有说服力的。

    当然,有些地方是稍微夸张的。

    但毫不夸张,如何吸引便宜太后的注意力,让他获得声誉也是好事。

    “既然农民这么苦,怎么能减轻农民的负担。“刘彻知道,该是展现思路的时候了,于是拿起笔,继续写下去。

    这样的写作一直持续到午夜,这时刘彻再也忍受不了了,他只是穿上衣服就睡觉了。

    第二天早上醒来后,刘彻继续伏案写作,终于在中午完成了初稿。

    他拿起那本绸书,仔细地看了看,叹了口气:“文笔不如晁错。”。

    但这是没办法的事。作为大部分经济在外部往来的皇帝,能够勉强写出这样一个标准的文章已经很不错了。

    “如果有饱腹诗书的人能在这个时候来和我一起润色就好了。“刘彻叹了口气。

    一般来说,天子的谕旨和朝廷的决议,都是经过专门的文人打磨后才向世人公布的。不然的话,刘邦的圣旨哪能那么有才华。

    只是刘彻没有这个条件。

    一个能润色公文的文人,至少是出身名门望族的诗人和书籍继承人,他们的阅读量巨大,对各种经典都烂熟于心。可惜的是,这样的人才现在已经很少了。

    就在他情绪激动的时候,一个太监在门口报告说:“陛下,宫外有一个叫纪安的人,正拿着少府监狱的护身符前来求见。”。

    “求你了“刘彻一下子跳了起来,忘了自己没穿鞋,光着脚跑了出去。

    “真的说谁谁就到。“刘彻在心里叹了口气。

    要不是纪安自己找上门来,刘彻这两天忙得不可开交,几乎都快忘了自己对少府督军许下的诺言。

    刘彻就这样光着脚一路狂奔,跑到了宫门口——刚开始,他确实是忘记穿鞋了,但后来嘛……呵呵呵……以刘彻的节操……

    在宫门外,刘彻见到了几天前见过的少府监程颐。

    程颐身边有一个年轻的书生,看上去很年轻,还有点年轻。

    这个人头上戴着贤惠的冠冕,腰上挂着长剑。他个子不高,但也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弱书生。至少,他在一旁站着的时候,看上去挺坚决的。

    “纪先生来了。“刘彻一看到就大叫起来,一点也没有压抑自己对人才的渴求。

    “臣问候陛下。”程颐一见刘彻,立刻行了个礼,旁边的书生也跟着说:“小臣纪安拜见陛下。”。

    然后,纪安看到他未来主人的脚是光着的。

    虽然此时的纪安在家乡小有名气,但还是第一次被一个人这样看重,尤其是这个人是真龙血脉,主啊。

    刘彻却毫不客气地走了过去,把纪安扶了起来,说道:“先生今天来了,为什么我们见面这么晚?”

    说完之后,他才不在乎程颐的惊讶,更不用说纪安百思不得其解,只是拉着纪安的手,朝宫殿走去。

    纪安被刘彻拉拽着,但他的心却忽上忽下地跳个不停。

    虽然他年纪轻轻就出名了,但他的名气还没有大到连长安皇帝都听说过。

    于是他好奇地问:“陛下,你是怎么认识这位小臣的。”

    刘彻呵呵一笑,这是韩纵告诉刘彻的,刘彻自然不好说穿。

    不过,没关系,他是皇上,这样的小事根本胡乱解释也没事。

    刘彻搬出纪安。

    纪安的父亲的确是朝廷的高官,但他的名声可能没那么大。

    只是谁的孩子不把自己的父亲当成英雄。

    有了这样的解释,纪安勉才勉强相信了。

    刘彻拉着纪安进了自己的卧室,主客分开坐后,刘彻说:“先生马上来了,可以辅助我的随身工作吗?”

    刘彻不给纪安拒绝的机会,说:“这副官的职位,虽然头衔不响亮,但它是我的左右肱骨,不知道你愿不愿意。”

    纪安哪里敢拒绝皇上。

    更有甚者,他巴不得主动抱大腿,于是他立刻跪拜:“臣愿意,臣向陛下表示最高的敬意。”

    君臣之间隶属关系确立。

    刘彻大声笑着说:“纪先生请你快起来。说着,他把纪安扶了起来,亲切地扶他坐在座位上,然后问:“你现在有空吗?”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