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白山黑水 > 第38章 祸不单行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像常占这样当胡子头的人下令扣人意味着什么?不用说,谁也都能知道。一般的人遇到这种事非吓得尿裤子不可。但杨靖宇没有怕,他可是见过世面的人。早年在河南确山老家上学的时候,校长因他出面制止兵差乱抓人,而要开除他,他没有怕;1927年身为确山县农民协会会长的他,面对包围确山县城的国民党军队,他没有怕;1929年在担任中共抚顺特支书记被捕时,面对日本人的种种酷刑,他也没有怕,反而对审问他的中国法官说:“中国政府不能保护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反而丧权辱国,为虎作伥,做敌人鹰犬,纵任日寇在中国土地上横行蹂躏,耻做中国人……

    “为什么这么对待我这远方的客人?”

    常占一拍桌子喝道:“装什么蒜!你们游击队丧尽良心,还说好聚好散,凭什么打死我两个炮手?”

    杨靖宇都听明白了,倒笑了起来。常占一愣:“你笑什么?”杨靖宇乘机说道:“我这次来正是为给你们和好来的。我是游击队的上级派来调查情况的,情况查明了,事情就好办了。游击队是有组织的,要团结大伙抗日打鬼子,绝不会亏待朋友。”常占经他这么一说,脸色缓和了下来。

    杨靖宇趁热打铁,对其晓以民族大义,使常占最终心服口服地放他下山了。从常占队里出来后,杨靖宇刚离虎穴又入狼窝,又撞上报号“殿臣”的土匪手下叫“六国军”的小土匪头目,硬说杨靖宇是化妆的朝鲜人,是日本密探。杨靖宇问他们认识常占不?他们点头点的非常痛快。

    “我是常占的朋友,这次上山就是来找常占的!”土匪们考问常占的情况,哪里问得住?他们急忙松了绑,还盛情款待了杨靖宇,原来常占是和“殿臣”一个辈的。杨靖宇又费了不少周折才到达游击队的驻地——桦甸县蜜蜂顶子。

    杨靖宇来到蜜蜂顶子的时候,也正是游击队里思想最为混乱之际。他到来后的当务之急就是稳定人心,说服那些想东渡的人改变主意,把队伍拉回去。

    杨靖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开了不知多少次的大会、小会。他先给党员们开会,传达贯彻省委指示;然后又深入部队找战士谈心……,在一次深夜召开的党小组会议上,杨靖宇指着那盏快要燃尽的油灯说:“同志们,你们看,这盏灯没有碗就盛不住油,光有碗没有油,灯就点不着。咱们磐石游击队是磐石人民的子弟兵,在那里土生土长,还不是这样吗?没有根据地就像没有家。为什么要做没油的灯芯呢?”

    杨靖宇的劲没有白费,通过整顿和教育,,传达了上级指示,批判了游击队领导人所犯错误,撤销了张玉珩工农反日义勇军政委职务。针对队内部分人不愿回磐石游击区的思想,杨靖宇做深入细致的工作。他把根据地比做游击队的家,把游击队和人民比做鱼与水、灯与油的关系。这些深入浅出的革命道理,教育了游击队的干部、战士,使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游击队取消了“五洋”报号,正式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支队”,孟杰民为总队长,王兆兰任副总队长,初向臣为政委,李红光为参谋长,下辖三个大队。一大队长由孟洁民兼任,二大队队长李万和,三大队队长刘克文,并在1933年初以崭新的阵容踏上了回故乡——玻璃河套红石砬山一带的根据地之路。游击队当初遭郭家店大排队等地主武装的合击。慢慢地,被挤出了磐石。

    现在,他们又要回去了。

    在从桦甸县蜜蜂顶子返回磐石的路上,杨靖宇问游击队的领导人:

    “这一回,咱们还就得给那些想吃掉游击队的地主武装一点颜色看看,让他们知道,游击队是不好惹的,你们说,从哪一家下手?”

    \"郭家店大排队。\"

    \"对,他们的队长于宽心黑得很!\"\"好,就拿郭家店大排队祭旗!\"杨靖宇的决定,唤起的不仅是游击队员们的勇气,还有一股从即将开始的新的战斗中汲取欢乐的力量。队伍在急速地行进着,准备着,越走越紧迫。黑夜过去,黎明来了。郭家店到了,狼窝子就在眼前,埋伏、侦察、瞬息问作出突破的选择,一切都在寂静的默守中进行。然后,杨靖宇一声令下,队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进了大排队的营房。三十多个大排队队员带着残梦未醒的惊恐,个个成了瓮中之鳖,三十几条枪也全被缴获.……

    \"谁叫于海宽?!\"杨靖宇一声断喝。所有的目光直*那个浑身筛糠的家伙。

    \"你以游击队为敌,与日寇为伍,今天就是你的末日!拉出去,毙了!其余的,都给你们一条生路,都回家去。打日本,我们欢迎;谁要当汉奸,打游击队,于海宽就是你们的下场,记住了!\"

    杨靖宇用郭家店的决死一战,做了重返磐石的奠基礼,为游击队带来了生机,同时也震慑着那些与游击队为敌的地主武装。

    正是这一阶段,李红光等人见到杨靖宇,并于他结下了深厚的友情。杨靖宇平时穿着一身青布棉袄、棉裤,脚下穿一双旁开门的胶底鞋,打着深黄色的裹腿,腰里系着一条子弹袋,斜挎着一支匣子枪,朴素里透出一股英雄气概,深得战士的喜爱,大伙儿都喜欢围在他身旁听他将战斗的故事。在他刚来的一段时间里,经常活动在营城子的头道沟、二道沟、地局子的三道沟一带,伊通南部山区留下来他许多的足迹。接着又在磐东石虎沟对部队再次进行整顿,并召开了磐石中心县委第三次扩大会议,改组了县委会,撤销了全光的中心县委书记职务,由朴文灿接任,在改组了磐石县委后,一个以玻璃河套加上红石砬子为活动基地的搞日游击根据地开始形成。

    随后,杨靖宇离开磐石,然后,杨靖宇去了海龙。在那里,重建了海龙县委,并把原辽宁民众自卫军第九路军的共产党员王仁斋领导的队伍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七军海龙游击队。

    可是,就在杨靖宇走后不久,游击队里就出事了。那是1933年1月1日,有一个名叫张博卿的地主找到了孟杰民,在对他说了一通什么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之类的恭维话之后,一本正经地提出请他到伊通去收编那里的地主武装。孟杰民一听,认为这是件好事,便跟张一起去了。但他一到那里就被张给杀了。孟洁民的牺牲让李红光等人很难过,可是祸不单行,孟杰民牺牲后没几天,1月11日,在驿马泊子,因游击队继任领导意见不合,贻误了战机,游击队又遭到了一个名叫高希甲的地主武装的袭击,这次损失更大,不但政委初向臣和继任总队长王兆兰牺牲了,而且不少队员被打散而离队了。磐石中心县委决定暂由袁德胜代理南满游击队总队长职务,县委宣传部部长纪儒林代理政委职务。这时军心不稳,有人甚至主张插枪散伙。时值团省委巡视员刘过风到磐石巡视,坚决反对各种错误主张,经过工作,虽未插枪散伙,但队伍仍然动荡不安,队员由120人减到100人,好歹算是把这支队伍保留了下来,但毕竟还是伤了元气。

    而本月底,巴彦游击队遭到袭击,部队失散,师长张甲州和赵尚志返回了哈尔滨。李杜将军的部队已于33年1月率部退入苏联境内。

    磐石的情况引起了省委的注意。省委领导认为,既然磐石那边离不开杨靖宇,那就叫他到那里去组织重建游击队。于是,杨靖宇正式来到了磐石,省委任命他为这支游击队政委。

    游击队又一次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口。杨靖宇闻讯后,连夜从海龙赶回磐石。这是1933年1月,乌云低垂,哀歌低吟。必须冲破压在头上的这片阴霾。

    回到磐石,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宣布由他代理政委,亲自率领这支队伍。第二件事,就是开一个死难烈士追悼会,从死难者的血泊中,重振这支队伍刚毅的信仰。追悼会被一种深刻的哀痛窒息着。杨靖宇没有惶惑。他用他那坚定的信念拨开了笼罩在人们心头的阴霾。他说:\"现在是大敌当前,国难当头,家难当头。逃跑、妥协、散伙,都不是出路,都等于自取灭亡。剩下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让我们团结得更加紧密,继续奋斗,踏着烈士们的血迹去奋斗,去狠狠地打击日本侵略者,打击那些汉奸走狗……\"危难中的战士们的心被打动了。

    杨靖宇的到来,不但使游击队很快得以重建,而且使游击队的活动区域扩大到了周围的伊通、桦甸、双阳等地。然而,这样一来也带来了一个再自然不过的结果——日伪方面的恐慌和继而进行的“围剿”。

    杨靖宇领导游击队运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在根据地人民的大力支援下,粉碎了敌人四次围攻,并主动出击,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内,进行大小战斗60余次,打死打伤日伪军130余人,缴获许多武器弹药。游击队在战斗中越战越强,由建队时的不足百人,扩大到300余人,其中,党员92名、团员40名。共有新式武器230多支,还有旧武器150余支。

    反围攻的一次战斗中,李红光带队化妆袭击了通化县六道江伪军营部,途经黑瞎子沟,李红光用电话通知六道江的伪军营部,说日本守备队要去他们那里,然后化装成日本守备队来到六道江街里,借口伪军营长没能好好出来迎接“太君”而把这个营长绑起来,李红光又用纯熟的日语狠训了一通,然后通过“翻译”传话给这个营长,让他集合部队训话,伪军们都吓傻了,乖乖的出来集合,游击队战士们乘机冲入营房,收缴了几十支枪。等游击队员们走出伪军营部,伪营长立即去打电话,这时才发现,电话线也早已被游击队掐断了。

    游击队员们兴高采烈地踏上了归途。

    队员们无不为\"皇军军官\"李红光的精彩表演齐声喝彩:

    “李参谋,你的日本话总算派上用场了!”“那是大大的好!”

    “这都是杨政委的主意高!”李红光赞许地说道。

    由于斗争形势的发展,游击队不断壮大,声威遍及南满。

    “九一八”事变后,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救亡图存、抗击侵略成为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首要任务。1933年5月,满洲省委派冯仲云到南满传达中央“一?二六”指示信。冯仲云辗转20多天找到游击队时,杨靖宇恰好回哈尔滨向满洲省委汇报工作。游击队听了中央“一?二六”指示信的传达后,一致拥护党中央关于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人,联合各种抗日力量,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示精神。

    中共中央《一二六指示信》关于建立东北抗日统一战线的精神传达到南满后不久,杨靖宇从省委也怀着贯彻好“一?二六”指示信的决心和壮大抗日力量的激情,回到了游击队。杨靖宇从南满实际出发,立即把这一指示精神贯彻到实际斗争中去,明确提出动员一切力量,联合抗日。当时,南满磐石地区有许多股各种报号的反日义勇军、山林队。其中主要有“老长青”、“朱司令”、“云中飞”、“青林”、“毛团”、“殿臣”、“赵团”、“马团”、“三江好”、“曹团”等队。杨靖宇采取写信、发传单、派人主动联系等办法,做团结争取工作,共同抗日。特别是在“马团”、“赵团”受日伪军进攻、处境困难的情况下,他立即带队去解围。这两支队伍后来和南满游击队团结战斗。杨靖宇曾亲自出面去做多次围攻过抗日部队的“毛团”的工作,最后,经过争取,该团首领毛作彬同意与游击队联合作战。这对其他反日义勇军、山林队产生了很大影响。他团结各路抗日武装,创建了以罄石县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随后,杨靖宇联合这些反日义勇军、山林队,发动了围攻大兴川、攻克伊通县营城子镇、进攻八道河子、破坏吉海铁路、攻打东集场子等战斗,使反日部队逐渐团结在游击队周围,进而要求在组织上实行联合。

    6月,磐石中心县委根据“一?二六”指示信和中共满洲省委的指示精神,以南满游击队名义印发了告工人、农民、义勇军士兵和各抗日武装队伍的传单,宣传中国共产党建立反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抗日的政策。当时在南满各地自发组织的抗日武装中,有各种名目的抗日军、山林队和旧东北军遗留的队伍,还有红枪会、大刀会等。但他们多数缺乏正确的政治主张和奋斗目标,各自为政,既抗日又扰民,甚至抢占山头,相互残杀。游击队根据“一?二六”指示信精神,注意争取他们联合抗日。

    在磐石,当时最大的两支山林队,一个叫赵团,以赵宝林为首;一个叫马旅,以马立三为首。他们都是东北军的残部,也是日寇剿灭的对象。一次,赵、马两部被伪军包围在玻璃河套以北的板凳沟。枪声激烈,穿山越岭,把个板凳沟闹得硝烟弥漫。赵、马两部多次组织冲锋,企图突围,均告失败,情况十分危急。这时,杨靖宇正领着两个小分队在玻璃河套筹集粮草,得知赵、马被围,便决定增援解围。他一面派出一名队员穿过敌人的封锁线,给赵、马送去一信,要他们保存实力,暂时坚守,待我部增援,再行突围。一面又召集当地的农民赤卫队和儿童团,共商对策。

    杨靖宇说:\"现在,我们立刻行动!\"

    下午五时,杨靖宇带着小分队和农民赤卫队儿童团五十多人,向板凳沟的日伪军后路包抄过去,在深山密林里,用步枪、土炮,东一枪西一炮,噼噼啪啪,向日伪军的背后射击。儿童团则在四处点燃爆竹,弄得漫山遍野一阵阵喧响。

    敌人一见屁股帘子着了火,军心大乱,调转枪口,乱打一通。赵、马二部一听援军已到,士气大振,乘机突围。敌人腹背挨打,越发慌乱,只得丢下十几具尸体,仓皇而逃.……

    战斗结束了。

    夕阳下的山林,复归于静谧。

    赵、马二人紧握着杨靖宇的手,愧喜有加:

    \"谢谢杨政委,没有你的增援,哪有我们今天!\"\"共同对敌,抗日一家,应该,应该!\"

    \"杨政委,今后我们愿跟随你抗日到底!\"

    三个人的手,握得更紧了。

    此后,赵、马二部真正成了游击队的可靠盟军,多次和游击队联合作战,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

    33年7月20日,南满游击队联合毛团、马团、赵旅、韩团、殿臣等共1500余人,成立了联合参谋部,推举杨靖宇担任政治委员长,下设作战计划、侦察、军医、政治、技术、交通等六个科,以统一指挥,联合行动。经过游击队的团结、教育,如“天龙”、“三江好”、“小白龙”等山林队,都有了较大的转变,有的成了以后抗日联军的骨干力量。

    8月13日,杨靖宇指挥游击队联合毛团、殿臣、宋团、林团、吴团、乐子、金山、曹格飞等抗日武装1600余人进攻磐东呼兰镇。围困敌人三昼夜,打死伪团长高希甲和日本军官中岛等9人,伤16人。这一次终于为上年牺牲的王兆兰和初向臣报了仇,他们都是高希甲杀害的。由于敌援军到来,各路抗日军发生动摇,先后退却,而游击队又连续打退敌人的三次反扑后,才撤出战斗。这次战斗,在南满地区产生了很大的政治影响。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