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白山黑水 > 第57章 英雄之死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不愿华胄倭奴同立渤海之滨。??杨靖宇

    8月,我军转移与阻击我军转移的斗争展开了。

    第二次老岭会议一结束,杨靖宇即率一路军总司令部警卫旅和原一军二师部分队伍四百五十多人,从辑安密营出发,向金川;河里山区和桦甸、潆江山林地带转移。这时,敌人已纠合大批兵力,妄图就地围歼我军于老岭山区。程斌一马当先,他率部迅速从桓仁、宽甸向老岭北移,已在老岭的伪军索旅也在我军活动地区部署了兵力。杨靖宇和魏拯民决定在敌人的包围圈未完成之时,跳出包围圈。当他们率部离开老岭北上,到达庙岭地区的时候,索旅旅长、伪军少将索景清即率骑兵步兵三百多人赶来堵截。杨靖宇决定就地歼敌,他指挥部队埋伏在伪军必经之地长岗埋财沟两侧的山坡草丛中和东南向的一个制高点。下午三时,敌人蜂拥而至,进入伏击区。杨靖宇令战士\"开火\"。枪声轰然四起,猛烈的火力网一下子把敌人盖住,敌阵乱成一团。抗日联军战士端起刺刀,冲向敌群,把敌人打得七零八落。这时,扼守在东南制高点上的:某连战士也纷纷下来缴枪,抓俘虏。一股敌人乘机占领了这个制高点,并进行疯狂反扑,我军遭受意外伤亡。杨靖宇命令立即夺回高地,原三师参谋长杨俊恒亲自率队冲向山头,不幸中弹身亡。战士见状,群情激愤,高喊着\"为杨参谋长报仇\"的口号,奋勇冲杀,打退了制高点上的顽敌。这一仗直打到天黑,三百多敌人被歼,日军指导官骑兵中尉西田重隆和步兵上尉高冈武治被打死,缴获机枪步枪一百多枝。索景清带着几个残兵败将侥幸逃命。这个号称\"满洲剿匪之花\"的索旅,同杨靖宇两次交锋,就被打得落花流水,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这就是有名的长岗之战。

    杨靖宇率部转移到蚂蚁河上游的六道阳岔稍事休整,在这里为杨俊恒等烈士召开了追悼会。共产党员杨俊恒是1933年春天从磐石烟筒山迫击炮连起义过来的老战士,屡立战功。杨靖宇沉痛地说:\"纵然杀死一百个、一千个敌人,也抵偿不了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的生命。为了给杨俊恒和所有的烈士报仇,为了给受难的同胞雪恨,我们只有军民团结,齐心合力,把日本强盗从中国领土上赶出去!\"面对叛逆和死亡,杨靖宇心里洋溢着刚毅与坚强。9月下旬,队伍向辑安天桥、老土顶方向移动,经通化、临江县境,挥师金川河里山区。10月17日,部队渡过浑江到达临江岔沟。此时,我军已转战多日,未曾休息,指战员们强烈要求在此宿营,然后再通过四方顶子向河里狂进。不料,熟悉我军行动规律的叛徒程斌,连夜带着一千五百人的日伪军围追而来。杨靖宇见势不妙,急令部队向岔沟的一处山头转移,占领阵地。天大亮时,发现山脚下也布满敌人的帐篷,难以突围。敌人先施以攻心之战,天上飞机盘桓不去,纷纷扬扬撤下诱降的传单。传单上写着:\"你们跑不了啦,我们已摆下铜墙铁壁阵。\"杨靖宇若能归顺,封你为东边道都督!\"杨靖宇一看传单,笑着说:\"东边道都督,好大的官呀,不过要是东边道归了我们,日本人就没道滚蛋了!\"然后他收敛笑容,对身边的战友庄严地说:\"一个忠贞的共产党员,民族革命的战士,头颅不惜抛掉,鲜血可以喷洒,忠贞不二的意志是不会动摇的。敌人见诱降无用,便组织进攻,在强大火力的掩护下,一次次向我山头扑来。我军凭借有利地形,一次一次将敌人打了回去。\"一律放到五十米以内打!\"杨靖宇下令。敌人伤亡无数,依然未能突破我军防线。我军越打越勇,但阵地也越来越小,处境越来越危险。这种敌我相持的胶着状态,一直持续到晚上未见松动。这时,敌人为防我军突围,在四周山包上又点起了熊熊篝火。杨靖宇和魏拯民召开紧急干部会,分析敌情,寻找敌人的薄弱之点。\"今夜必须突围,\"杨靖宇说,\"你们看,西北方的篝火不很明亮,那里有悬崖陡壁,地势险要,显然是敌人力量薄弱的地方。\"于是决定组织冲锋队,从西北方突围。子夜过去,夜更深沉。黎明将近,敌人兵困马乏。此时,杨靖宇命令冲锋队:\"出发!\"各部依次跟上。冲锋队员个个勇猛冲锋,将扼守在西北山岗上的一个连迅速缴械,打开了突破口,我军飞速撤出。此时,山谷枪声如雨,各处守敌胡乱放枪,壮着胆子守着阵地,也不敢挪动一步,生怕中了杨靖宇的声东击西之计。岔沟突围成功。队伍向四方顶子前进,然后去河里山区。这时天也亮了。敌人不辨东西,一听枪声,重重包围圈上的敌人便盲目射击,互相厮杀。杨靖宇率部走出老远,还能听到岔沟传来的枪声,他风趣地对战士们说:\"你们听,敌人在为我们鸣枪送行:呢!\"19日清晨,敌人出动飞机侦察,才知杨靖宇的部队已跑得无影无踪。敌人的《大同报》如实报道说:\"在大激战中,杨等乘着夜色而脱走。\"

    现在,杨靖宇最危险的敌人就是程斌。到了河里,杨靖宇和部队只在山林里歇了歇脚,便又挥师起程,疾风流水一般渡过辉发江,进入漾江、桦甸境内。.……

    他要离开河里。这是因为他要打破眼下最凶恶的程斌的厮咬。在程斌看来,河里是杨靖宇的老根据地,一定也是此行的归宿点。程斌一定也是这样向他的主子献策的。熟知程斌思维方式的杨靖宇,心里早就有数。在岔沟被围的时候,杨靖宇就对魏拯民说过,只能把河里当做一步小棋,落一落脚,就应赶紧转移,才能打破程斌和他的主子的如意算盘。果然,程斌领着一万多人的队伍向河里追来了。不过,当大批敌人拥进河里时,程斌和他的主子看到的,除了杨靖宇的脚印,什么也没有。他们疑惑,杨靖宇是不是躲在哪个密营里不出来了?而这时的杨靖宇带着他的队伍,已在桦甸密营里又休息了一些时候。杨靖宇魏拯民又在盘算了。\"由于程斌的叛变,一军以前开辟的那些游击区和根据地已经基本丧失。但队伍还在,别的游击区还在。叛逆者走掉了,忠贞的人们将更坚强。潆、桦山区也是一军起家的地方。来到这里,我有一种情归故土的感觉。我熟悉这里的山山水水。我要再一次从这里起步,重整旗鼓,好好经营这块血染汗浸的土地……\"

    他同魏拯民商定,由他率领主力,积极开展军事活动,以取得给养,重建根据地和密营;魏拯民负责重整南满省委,并建立一个军政干部学校,为下一步的斗争准备干部……

    这时,正是1938年的岁尾。岁月,就要在结束中开始。杨靖宇心中的擘画是那样炽热。

    而关于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胜利召开的消息,无疑是先于新年而来的最令杨靖宇激动的拥有。在9月至11月的党的全会上,东北抗日联军的成绩,受到全会同志的关注与称赞。全会闭幕前一天,通过了向\"以杨靖宇为代表的东北抗日联军和全体东北同胞\"发出的致敬电,高度评价东北抗日军队是\"在冰天雪地与敌周旋七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党\"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不会忘记沦陷在敌人铁蹄统治下的同民族死敌作长期斗争的亲爱的同胞们\"。电文还说:\"八路军的一个支队曾到冀东游击,希望在东北各地的民族志士及全体同胞,在敌人后方与敌进行更加长期的持久的艰难的游击战争,以准备在将来反攻,而达到收复东北的目的。\"

    电文表达的关怀与赞佩是巨大的。

    这是对杨靖宇和他的队伍的最高的奖赏。

    长期以来,因为敌人的封锁,杨靖宇失去了同党中央的联系,党中央也失去了与杨靖宇的直接来往。同兄弟部队的联系也几乎被隔绝。一切行动只好靠自己的判断来决定。一种孤独的困惑,越来越沉重地挤压在杨靖宇的心中,这正如魏拯民后来(1940年4月)在给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报告中讲到这时的困难时说的:\"我们有如在大海中失去舵手的小舟,有如双目失明的孩童,东碰西撞,不知所从,当目前伟大的革命浪潮汹涌澎湃之际,我们却似入铜墙铁壁中,四面不通声息。\"

    1939年春节前夕,杨靖宇、魏拯民率领指挥部警卫旅、少年铁血队在桦甸县的会全栈,同二军四师的崔贤所部会师。2月18日,他和战士们在大金场密营里欢度了春节。他们开了一个联欢会,朝鲜族和汉族的战士们同歌共舞,还演了话剧。歌声与笑语在密营里激荡,穿过风雪,游弋在新春伊始的祝福中。杨靖宇讲了话。他祝贺过去一年反\"讨伐\"斗争取得的胜利,希望大家以更饱满的政治热情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3月11日晚。杨靖宇指挥总部警卫旅、二军四师共四百五十多人,对富儿岭下的桦甸木箕河日本林木场发起猛攻。这个林木场有一支百余人的伪森林警察队,队长李海山是一个铁杆汉奸,取媚主子,欺压中国劳工,还经常袭击游击队。是夜,风雪大作,雪雾迷漫,正是突袭敌人的好时机。部队来到富儿岭下,首先攻下了林场周围的几个据点,接着用轻、重机枪猛射,甩出集束手榴弹,攻破林场大门。躲在碉堡里的李海山负隅顽抗,我军一个战士躲过喷射而出的枪弹,一个箭步*近碉堡眼,把集束手榴弹塞了进去,轰然一声,李海山只好从碉堡里踩着青烟上了西天。跑到山上的伪森林警察在我军\"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12号感召下,全部下山缴了械。此次战斗,缴获一百多枝枪、上万发子弹,还有数万斤粮食和不少马匹。林木场的一午多劳工获得解放,七十多人当场参加了抗日联军。次日,数百伪军闻讯后来攻,被我阻击在八道沟子的撂荒地。战斗激烈,敌八十多人被毙伤,我军警卫旅一团长牺牲。为了更多地补充弹药和给养,支持密营建设,杨靖宇又把眼睛盯在敦化县境内敌人重要据点大蒲柴河镇。这里有敌人一座野战仓库,储存着大量武器弹药和军需物资。经侦察,大蒲柴河虽然驻敌颇多,有伪军的一个营,还有一个二百多人的伪警察署,但因分属不同系统,彼此很少往来。杨靖宇决定攻敌之弱,分而治之。4月7日晚,杨靖宇率总部警卫旅和少年铁血队及二军四师三百多人,踏着浓浓夜色,奔袭而来。兵分两路,一路包围伪军兵营,造成佯攻之势,以此拖住敌人。另一路主力,由杨靖宇亲自率领,直插伪警察署,解除了全部伪警武装。抗日联军战士一举打开仓库,奋力搬走大批军用物资和枪支弹药,然后放火烧了仓库。一时火光冲天,浓烟滚滚,那伙龟缩在兵营里的伪军,见此奇袭,无不胆战心惊,摸不着头脑,更不敢轻易出兵。直至杨靖宇令全部队伍撤离后,伪军们才恍然大悟,自己已中计上当。当他们出镇追击时,又在大蒲柴河西南的八三高地,被我伏兵打得措手不及,丢盔弃甲,只得悻悻而返。

    杨靖宇进攻的身影频频闯进敌人的视线。一路军又重新活跃起来。

    一路军的出击与获胜,使敌人大为恼火。

    伪治安部发表的\"满洲国治安现状\"一文,在谈到1939年上半年抗日联军的活动时说:\"到了夜半则倾其全力,实行不意的袭击,使你无暇抵抗。\"\"经常是在救援部队来到之前和拂晓时撤退。他们入夜就开始行动,大都是在半夜一时左右就到达目的地附近,开始准备袭击。他们不是随便地作战,除了日军的抵抗顽强者外,余不杀害,有时还给予食品及宣传共产主义。\"敌人无法想像,围追堵截,火烧刀砍,十八般武艺,使出了十九般,似乎也难以制服这个\"神鬼\"一般的杨靖宇。1939年夏秋,在敌人连续\"大讨伐\"的血火中,我抗联二、三路军大部溃灭了。

    日伪当局觉得北部之患似乎已经平息,便立即腾出黑手,回师南满,同南满的反动势力汇合,倾其全力,向杨靖宇和一路军猛扑过来。秋风肃杀之时,大批日伪军已占据了辑安、临江、潆江、抚松、桦甸、通化、柳河、金川等地的大小城镇和乡村的集团部落,并在上述地区分割包围,烧林搜山,封锁游击区。为了捕杀杨靖宇,敌人进一步用精良武器,把\"程斌挺进队\"、\"唐振东挺进队\"、\"崔胄峰挺进队\"这些叛徒走狗队伍又武装了一番。这些挺进队,只要一发现抗日联军部队,便穷追不舍,以所谓\"狗绳子战术\"死死盯住,越区追赶。他们进一步强化部落集团措施,将小部落并入大部落,重兵把守。无人区内一切可供住宿·的山寨土寮,悉被捣毁。敌人还对粮食和其他食品实行专卖,把游击区内民众的粮食强制收走后,每次只配给三天的粮食。强迫农民提前收割庄稼,违者一律以\"通匪\"论处。敌人这一连串的步步紧*的攻势,不仅使我军的密营和仓库遭到严重破坏,而且几乎完全割断了抗日联军同群众的联系。这一招非常毒辣,目的是让抗日联军断绝兵员和粮食的补充,不攻自灭。这次\"大讨伐\",敌人在加重武力的同时,还加重了政治瓦解的手段,利用\"特殊工作班\"和\"宣抚班\"收买叛逃、离队、动摇分子,对被俘人员也不像以前那样一律处决,而是许以官禄,进行利甩,以图动摇瓦解抗日联军干部战士的士气.……

    1939年9月的日子没有眼泪。

    杨靖宇带着尚未痊愈的腿伤,走出了密营。

    他率领着总部警卫旅和少年铁血队,火速来到桦甸头道溜河密营,同在这里举办第一期党员干部培训班的魏拯民会合,分析形势,商讨对策,并在10月初举行的南满省委和一路军负责人会议上,作出了决定。为了尽可能保存实力,部队应避免同敌人的正面冲突,化整为零,分散游击:魏拯民率三方面军在敦化、安图、宁安一带活动;二方面军在抚松、长白一带作战;杨靖宇率总部警卫旅和一方面军南下漾江、金川、辉南、通化,牵制敌人主力,掩护部队的分兵和二、三方面军的东移。

    会后,杨靖宇即率部转战于桦甸夹皮沟、潆江瓮圈等地,然后与曹亚范率领的一方面军主力在金川回头沟会合。由于敌人的破坏,部队面临着无衣无食的危机。现在最迫切的问题是:必须为粮食和冬装而战。但局势已不是半年以前的景况了。摆在眼前的,是多如牛毛的敌人,密似蛛网的陷阱。刚过辉发江,就被敌人发现,追袭而来。进入金川,又与敌人遭遇,激战而去。调头去漾江,在小西头地区暴露了目标。只好第二次南下金川,结果在大板石沟岭的对日伪的遭遇战中,伤亡惨重。此时,杨靖宇犹如一只被困在沼泽之地的猛虎,步步艰难地行进着,随时都有陷入灭顶之灾的危险……

    解决衣食的前景,依然无望。生存的难题,迫在眉睫。

    杨靖宇同曹亚范商量两支部队分开去解决粮食与冬装的问题。

    现在,杨靖宇率领一军警卫旅和少年铁血队共二百多人正辗转在金川、潆江和桦甸的冰天雪地中。他身穿破旧的棉衣,足踏一双朝鲜破草鞋,顶着凛冽的暴风雪,来往奔袭于回头沟、大北山、大清沟、杨木河、老爷岭、那尔轰、错草沟子、大沙河这些难以在地图上寻觅到的山山岭岭、沟沟岔岔里,率领队伍,进行殊死的战斗。他的信心依然是那样坚定。他相信,他能战胜眼下的危机。但是,1940年1月21日,在潆江马家子的战斗中,警卫旅一团参谋丁守龙的被俘叛变,却为眼下的危机制造了难以逆转的灾难。丁守龙向敌人和盘托出了杨靖宇最新的行踪和部队的兵力,敌人由此掌握了杨靖宇的行踪,并把进攻的矛头准确地集中在了杨靖宇和他率领的队伍上。.……

    危机在急剧地加深。

    敌人立即调集大批日军,加上伪军以及程斌、崔胄峰等九支\"挺进队\"的人马,总兵力达四万人之众,在飞机侦察的配合下,直扑杨靖宇隐蔽的潆江西部山区。敌人的搜捕更加频繁,战斗更加激烈。抗日联军部队大量减员。月末,在马屁股山同一大股敌军遭遇,发生激战,我军伤亡七十多人。突围后,杨靖宇与警卫旅和少年铁血队失去联系,只有六十多人的特卫排跟在身边。2月1日特卫排排长张秀夙携现金一万元、手枪四枝及机密文件投敌。队伍进一步散失。敌人根据张秀夙的13供,把进攻的目标更集中在杨靖宇一人身上,这无疑是雪上加霜。2月2日,杨靖宇身边尚有二十七人,10日仅剩十二人。杨靖宇继续与敌周旋,到15日,身边只有六名战士了。这一天清晨,杨靖宇等七人行至漾江县五斤顶子西北方的一个山坳里,被敌人发现了。叛徒程斌、崔胄峰、唐振东三支\"挺进队\"六百余人,立即如壁虱一般进山搜寻。下午三时,双方相距在只有三百米的地方对峙着。杨靖宇等人依托着高地的有利地势,向敌人猛烈开火,毙敌十人。敌卧倒应战。崔胄峰挺进队的日本人队副伊藤向杨靖宇高喊:\"你投降吧!\"杨靖宇说:\"好,我投降。但我有话要说,你过来!\"伊藤真的过去了。只见杨靖宇叭叭两枪,一个点射,伊藤啊的一声倒在地上。崔胄峰带着人气愤地向杨靖宇追赶而来,杨靖宇又是叭叭两枪,击中了叛徒崔胄峰的大腿。敌人一齐向杨靖宇射击,杨靖宇才开始撤退。事后,敌人这样记录了杨靖宇的撤退:\"中途左手被我方打中,就是这样他仍然毫不气馁地继续逃跑,完全像一个巨人在狂奔。最后,终于在一个密林里把我们甩掉了。大家只能沿着落在雪地上的点点血迹继续追寻他的踪迹.……天渐渐黑了下来.……大家只好点燃个人携带的火柴,在黑暗中寻找着血迹.……\"跟踪搜捕的\"挺进队\"被杨靖宇等人拖得精疲力竭,六百人的队伍一路掉队,最后只剩四十多人。当晚,杨靖宇决定让警卫员黄生发等四名负伤战士转移,\"顺来路往回走\",他自己同另外两名战士朱文范、聂东华继续前进,\"设法去找部队\"……

    但死神,也越来越向杨靖宇*近了。这是最后的时刻。

    到处是敌人的岗哨,到处是敌人燃起的篝火。敌人包围得很紧,飞机整天在头上转,打机枪、撒传单、扔炸弹,情况十分紧急。

    杨靖宇和他的战士朱文范、聂东华继续前进……这已是1940年的2月16日。杨靖宇三人摆脱了敌人的追捕。但他们并没有摆脱敌人重重布设的包围圈。

    而饥饿与寒冷,在恣意践踏着杨靖宇和他的战士的精力。2月18日,当朱文范、聂东华离开隐蔽之所,试图接近潆江县大东沟的集团部落,向群众购买食物和棉鞋时,敌人发现了他们,并将他们枪杀了。敌人从他们身上搜到了杨靖宇的印章,从而完全证实了杨靖宇就在附近潜伏的推断。敌人加紧了对杨靖宇的搜捕。他们封锁了所有的道路,责令附近一带的村民\"进山砍柴的人绝对不许携带午饭\",并派遣便衣扮作樵夫,进山引诱杨靖宇露面。

    这时,杨靖宇已是孤身一人。

    他孤身一人,面对的完全是一个疯狂的世界。

    杨靖宇衣着单薄,腹内无粒米之实,还有身患感冒的病痛,都无时无刻不在耗损着他的生命。严寒已冻坏了他的面颊和鼻子。杨靖宇独自一人辗转在深山密林、冰天雪地,他必须为一个普通人最普通的必需,冒着生命的危险,去获取粮食。2月22日,因为饥饿,英雄杨靖宇出现在潆江县保安村西南六华里左右的三道崴子。

    在山里等到了四个砍柴的村民。他们是:伪牌长赵廷喜,村民孙长春,辛顺礼,迟德顺。由于居民点德警察不让砍柴的村民带食物下山,杨靖宇只好恳求他们回去带点食物和棉鞋,并答应多给钱。伪牌长赵廷喜还劝他:“我看你还是投降吧,如今满洲国对投降的人不杀头的。”杨靖宇的反应实耐人寻味的,对方已经认出他,他也没有否认,只是以一个中国人对另一些中国人的口吻平静的说:“我是中国人哪,不能作这样的事情。如果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咱们中国就完了。要对的起自己的良心。”赵廷喜不再言语答应回去给他弄点粮食,然后和杨靖宇分手。赵廷喜在回去的路上遇见了铁杆汉奸李正新。由于还怕另外三人先报告了他们与杨靖宇的会面,导致全家被杀,因此向李正新说出了此事,李听后大喜马上向伪蒙江县警察本部的日本警佐西谷报告。西谷闻讯立即让赵廷喜带领自己和大批日伪军警宪特去围捕杨靖宇。

    2月23日下午四时,西谷的队伍在蒙江三道崴子703高低附近,发现了杨靖宇。此时的杨靖宇饥寒交迫,伤病缠身,面对突然出现的敌人,心里想些什么,后人是不难想象的。将军最后的时刻到来了。今天我们所知到的杨将军在生命最后时刻的表现是被他的敌人记录下来的。在日伪档案中,描述他表现的很沉着,一边用两支手枪准确的向四面八方围上来的敌人射击,同时向490高地退却。可是几天几夜没吃饭的杨将军已经没有力气摆脱敌人,最后靠在一棵大树后面射击,与敌人相距不足30米。西谷曾一度想活捉杨靖宇,并不断高声劝降,回答他的只有一颗颗子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靖宇将军厉声喝问:“谁是抗联投降的,滚出来我有话说!”几个叛徒吓得龟缩在一旁,不敢吭声。在两名日本警察被击毙后,西谷明白劝降无用后,下令:消灭杨靖宇。最后的攻击开始了,四面都是敌人的子弹,杨靖宇又打倒数名冲在前头的敌人,同时身上也多处中弹,左腕中弹一支手枪落地后,仍以右手持驳壳枪应战,最后胸部中弹,轰然倒下,一代抗日英豪就此壮烈殉国!时间是1940年2月23日下午4时30分。

    杨靖宇生前死后都是让日本人异常敬畏的人物。他牺牲后好久,西谷等人才敢向他靠近,这时敌人再次犹豫起来,不敢相信死者就是大名鼎鼎的杨靖宇。直到程斌到来,确认此人就是杨靖宇。据事后伪《协和》杂志记者报道,听说他们真的杀了杨靖宇,西谷等人“一点没有感到快乐”,反而“呜呜的哭了起来”。敌人用一辆大车将将军的尸体运回蒙江县城,命令叛徒程斌的部下张奚若把杨靖宇将军的头颅铡下,并装入木盒送往伪满首都新京。同时岸谷隆一郎实在不懂杨靖宇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些日子靠什么活着。他满怀敬畏之心,让县民众医院院长金源相解刨了杨靖宇的尸体。敌人在英雄的胃里见到的只有不能消化的草根和棉絮,在场的中国护士禁不住流下热泪,而有资料表明岸谷隆一郎这个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刽子手听完报告,“默默无语,一天之内,苍老了许多。”而靖宇将军的遗体,被弃于保安村荒冢间,用积雪掩埋。事过7天,伪蒙江县警务科长王士洪和伪警察大队长桑文海,突然接到省城打来的电话。岸谷隆一郎在电话里急问:杨司令的尸体在何处?接着又责成他们:快快地起出来,找人做个假头安上,隆重举行“慰灵祭”。岸谷又接着说,这7天里,满洲南地区讨伐司令官野副昌德将军夜夜做恶梦,睡不安枕,总是梦见杨司令伸只大手跟他要头,醒来总是头痛。所以要快给杨司令刻个假头,用棺椁盛殓,叫全县村长以上官吏都来参加“慰灵”仪式。日酋这一声令下,伪官吏一齐出动,置办棺椁,搭起灵棚,叫来上等木工,一夜之间刻了个假头。请来当地知名书法家李咸阳老先生写了墓牌。又派弃尸的士兵刨开雪堆,抬回杨靖宇将军的尸体。在一切筹办停当,在烈士殉难处破例举行了一个祭奠仪式和对躯体的葬礼,他以杨靖宇的顽强为例训诫部属,同时亲自为杨靖宇将军主祭下葬。

    后来这个缉捕杀害将军的元凶,伪满通化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于日本投降前夕,他深感剿杀中华民族英雄的罪责难逃,一种对中国人民的负疚和畏惧,使他终日不得安宁,最后,全家自杀于河北省。而将军的头颅在伪满首都新京受到另一番“礼遇”。关东军司令部将其放入防腐液中,保存在伪满军政部内。迷信武士道的日本人以为杀了杨靖宇并控制了他的头颅,整个东北抗日联军就会瓦解。为此,他们将杨将军的头颅拍照,印成传单,四处传发。在深山密林中用飞机空投。而被敌人重兵分割的一路军很多战士都不相信总司令牺牲的消息。至于吉东的二路军,北满的三路军知道40年末仍坚信敌人空投的传单是造谣。直到,金日成带领一路军余部退入苏联,与退入苏境的二,三路军领导人冯仲云,周保中,李兆麟等人相会,他们才相信杨靖宇将军真的牺牲了。为了给杨靖宇报仇,一路军各部在杨靖宇牺牲后向日军发起近乎疯狂的报复,一时间,长白山区各个据点的伪边防站,警察署,频遭袭击,但同时也暴露了目标。一方面军军长曹亚范深为自己未能冲破日军包围圈救出杨靖宇而自责,因此他率先率部向日伪发起报复行动。经过连绵血战,最后只剩下几十人。40年8月,在蒙江龙泉镇附近,曹亚范被叛变分子枪杀。一方面军是杨靖宇亲手创建的部队,至此,其基干部队除少量投敌外,全部壮烈殉国。

    程斌后来先后跟随他的主子岸古隆一郎前往热和、山西作恶,建国后被捕获并镇压。1945年,日本战败前夕,身为伪山西副省长的岸古隆一郎用氢化钾毒死全家人之后自杀。。在遗嘱中岸谷隆一郎这样写道,天皇陛下发动这次侵华战争,或许是不合适的。中国拥有像杨靖宇这样的铁血军人,一定不会亡国。

    杨靖宇牺牲后,人们在他的笔记本里发现了他生前写下的一句誓言:

    \"为匡复祖国山河而杀身成仁!\"

    杨靖宇牺牲后,魏拯民接过了杨靖宇的旗帜,率领着一路军余部在敌人\"讨伐\"的间隙里继续苦战。后来,魏拯民因病无法随军指挥,被送往桦甸县夹皮沟牡丹岭的密营休养,直至1941年3月8日在饥病交加之中去世。

    一路军所余二百多人退至前苏联境内休整……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