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永冻层 > 第37章 黑龙江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三十七章黑龙江

    大老李终于当上了党委委员,这是今天下午刘书记在林场的生产会议上宣布的。傍晚,大老李回到家里,先抱起安安亲了一下,然后把这消息告诉了冯娟娟。

    冯娟娟在外屋正要煮大馇子饭,听了后便高兴地对大老李说:“这么好的事儿!晚饭不吃大馇子了,包饺子怎样?”

    “好啊!”大老李放下安安,脱掉外衣说:“是该吃顿水饺了,难得呀!”说完又和安安逗玩起来。

    冯娟娟走到外屋,很快就用脸盆和好了面,又切了大白菜和猪肉做馅,一切准备妥当后,她在炕桌上摆好面板擀起了饺子皮。

    大老李坐在炕沿边帮着包饺子,说:“这事多亏了刘书记,他想自己临走前把我的事搞定了。”

    “刘书记要调走?”

    “是啊,他到区里当副书记,等新书记来了就走。”

    “哦,是升职了,那新书记从哪儿来?”

    “还不太清楚,猜测是林场付书记老周。”

    “老周?”

    “没确定,你可别说出去,要不是的话就会惹麻烦了。”

    “我哪会呢,这种事还用你关照!自来到林场后,在重要问题上我嘴紧着呢。”冯娟娟嗔了大老李一眼。

    “当然,老夫老妻了,我难道不知你这张嘴。”

    “看你——得意的样子,以后更得努力喔,有什么要紧事就得和我商量。”

    “这还用说,有你这么好的老婆,尽管放心吧!”大老李会心地笑笑。

    “嘿,嘴里说的好听没用,要看你行动啦——”冯娟娟用擀面杖捅了下他的肩膀后,继续擀起了饺子皮。

    ……

    徐志东站在江边,望着缓缓向东流去的江水,心里不住地感叹:我终于看到它了——黑龙江。

    自来到大兴安岭后,徐志东就有一个愿望,那就是要到位于漠河的黑龙江江边看看,因为那里是中国的最北端。

    那是八月初的一天,徐志东开车送汽车连张连长去靠近漠河的新区,张连长是调到新区的一个林场当副场长。一大早,徐志东把张连长的家具载上解放车后,就上了去新区的公路。这是徐志东第一次开车向北行驶。沿途天空清爽蔚蓝,阳光明媚,景色宜人,那是因为昨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雨的缘故。公路虽然高低起伏,蜿蜒崎岖,但徐志东心情很舒畅。前几天他遇见赵岩时,赵岩告诉他说,周红梅喜欢上了余勇。他并不感到惊奇,因为他从三连的知青那里得知,余勇的脾气比以前好多了,烟酒也减少了许多。他觉得余勇能逐渐改掉这些陋习是周红梅调教的结果。

    徐志东稳稳地把握方向盘,车行驶的不快不慢。身旁的张连长不时和他唠几句。张连长年近四十,思维敏捷,沉着稳重,谈吐幽默,是一个老司机。他老家在吉林长白山,六十年代就来到大兴安岭。跟大老李一样,自徐志东来到汽车连后,这位老连长一直对他关爱备至。现在老连长要离开了,徐志东真有点依依不舍。徐志东觉得能开车送他到新区是件很庆幸的事。

    昨天晚上,林场食堂聚餐为张连长的调离送行,有林场领导和张连长的朋友,但多半是汽车连的同事。徐志东也参加了,他平时不太喝酒,几口酒下来就感到脸烫头晕,加上自己不太适应这种场合,于是找个借口悄悄离场了。

    车七转八弯后,视野越来越开阔,道路却越来越泥泞。时近晌午,车在一个左转弯时终于被陷住了。两人下车来,见右侧车轮陷进路边的泥潭里,尤其后轮,车身倾斜。张连长见此状况,觉得就凭两个人是无法将车弄出泥潭的,如果硬开的话,会陷的更深,这将造成卡车损坏,甚至翻车。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野,只好等过路的卡车来帮忙了。两人在车边转了一圈,便坐在山坡旁的一颗倒木上,静静地等候。张连长掏出香烟,点燃后慢慢地吸着,徐志东则望着远处绿茵茵的草甸发呆。草甸他经常看到,这在大兴安岭不足为奇,但如此大面积的草甸还是第一次看到。草甸因昨天晚上的大雨变得近似湖面,水光粼粼,绿色葱茏,再远是烟雾笼罩下的青山,还有蓝天白云……此情此景,徐志东有种既焦急又舒坦的感觉,他想起自己家乡的山光水色,那是别样的风景——旖旎娇娆,而这里的景致——蛮荒粗野,但似乎更能吸引住他。十几分钟过去了,还不见有车过来,两人开始耐不住了。于是张连长站起身,甩掉烟头,说不能在这里干等,浪费时间,到前面去看看。

    两人走不远,望见前面三十几米处有个岔道口,有几个人正从岔道口的一条小路出来,手里还拿着工具。张连长赶紧向他们招手,喊道:“同志——过来帮个忙,好吗?”

    那几个人先是一愣,接着朝他俩晃悠悠地走过来。

    “哥们,咋的啦?出了什么事!”有人高声说。

    张连长立刻迎了上去,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包大前门香烟,笑嘻嘻的递给他们一人一支。

    “我俩的车不小心陷入泥坑里了,怎么搞都弄不出来,所以请几位哥们帮下忙。”

    这几个是筑路工人,见有好烟抽,便大大咧咧的说“没问题!这荒山野岭的能不帮忙吗!”,条件是把车搞定后送他们到附近的小镇上吃顿饭。张连长爽快地答应,有求于人嘛,请客是很自然的事,再说自己和徐志东正好想吃午饭了。

    他们几个到现场后就动起手来,这种事对他们来说小事一桩。他们从山坡上搬来石块、倒木和树枝,填入泥潭里。然后,有人撬起车轮,有人在后面推,徐志东上了驾驶室发动车……很快,车就开动了。

    在小镇上请客吃饭完毕,张连长和徐志东跟他们聊了一会,继续上路。公路渐渐地变得平缓,这已经是大兴安岭的北坡地带,徐志东加快了车速,临近黄昏终于到达目的地。

    徐志东帮着把张连长的家具搬进新家。晚饭后,徐志东在林场招待所住了一夜。第二天早上他去张连长那儿告了别,就开车返回。

    一路徐志东心情舒畅,这是他第一次在祖国的最北端奔跑,其实,这次出差前他就打算顺路去看看黑龙江,所以他尽量靠近中苏边境的公路行驶。当车行至一个小屯子,他停车拿出地图看了看,从地图上得知,此地离边境已经不远,他不由地兴奋起来。

    徐志东从小学课本中得知遥远的东北有条黑龙江,得知北大荒“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富饶原野,广袤的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还有大小兴安岭……

    黑龙江——这条大河是他久已向往。他明白,边境是不能随便进入的,如果……他犹豫了。转而一想,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如果不去冒次险,将错失良机,留下遗憾;再说自己带着林场介绍信,能证明身份,车上还有一桶汽油,不愁没有燃料。徐志东想到这里,毅然把车开进一条小道。小道弯弯曲曲,杂草丛生,不多时,路中断了。

    他停住车。好不容易开到这里,难道就这样回去?他想着,有点不情愿——干脆,走过去看看!于是,他下了车。

    前面是一片灌木丛,他走着走着,没多时,眼前突然一亮,他拨开灌木丛,不远处,一条宽阔美丽的大河展现在眼前。

    “哇——这就是黑龙江!”徐志东惊喜地差点叫出来,他兴匆匆地跑过去,忘掉了所有的担忧。

    他站在江边望着涛涛向东流去的江水,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他想呼喊,想跳跃,但还是一屁股坐在湿漉漉的草地上。

    愿望终于实现了!对岸是苏联社会帝国主义,曾经的苏维埃,苏联老大哥,现在却变成了敌人。徐志东中学时看过一本书——钢铁是这样炼成的,书中的情节他记忆犹新,有句名言是这样写的“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应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才能说:‘我的生命和全部的经历,都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还看过《卓娅和舒拉》《普通一兵》。小时候他也曾看过几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抗击法西斯的电影。这些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此刻,他很想表露一下对这个国家的仰慕之心,于是环顾下四周,静寂无人,便从口衣袋里掏出口琴,轻轻吹奏起《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吹完后,觉得该离开了,此地不能久留,他站起来,刚抬腿要走,忽听身后有人喊。

    “不许动!不许动!!”

    “喂——你在这里干嘛!想偷渡?!”

    徐志东转过身,见几个持枪民兵已站在面前。

    “我只是来看看。”他说,心想这回让他们逮住了。

    “别怕,跟我们走就是了!”一个民兵说。

    徐志东仔细地打量着他们,看样子像是南方人,也许是当地知青。他心中有了底,再说自己有介绍信,再不然让他们打电话给张连长来证明身份。他挪动了脚步。

    这几个民兵用枪对着他,瞪眼责问道:“先别走!你从哪儿来?”

    徐志东听他们说话的口音,可以肯定是知青了。

    “我是新林区的。昨天开车送位领导到新区上任林场副场长,今天返回,恰好路过这里……”他沉着地回答,没等说完就被打断了。

    “路过?你小子也太胆大了——为什么要到江边来!”

    “只是想看看这条江。”徐志东解释道。

    “难道你不知道这里是边境?这点常识都不懂,边境能随便进入的吗!”

    徐志东哑然了,无言以对。

    “有身份证明吗?”

    他立即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林场介绍信,递给一个民兵。

    那人接过介绍信看了看,还给他说:“看付样子你也是个知青吧?怎么过来的?”

    “是知青,开车到这里的。”他感到气氛跟刚才不同了。

    “哈哈!别害怕,老兄。我们也是知青,是浙江温州的。”他们中有人笑道。

    “看你想偷渡也不敢!这江水这么汹涌,游的过去吗?”又有人说。

    徐志东的心一下有了着落,刚才的担忧抛到了九霄云外。

    “我也是浙江的,老家在省城,应该说我们是老乡??!彼?成下冻隽宋⑿Α

    “是呀,老乡对老乡,两眼泪汪汪!”

    “走,到我们屯子去,好好唠唠,絮一絮,吃顿饭。我们还会给你领导打电话的,这是我们的职责。”

    “这——”徐志东犹豫了,但心里的石头落了底,“我还要赶路,卡车就停在小道那头。”

    “正好!我们也走累了,把我们送回屯子去吧。”

    “你们屯子在哪儿?”他问。

    “就在你进来的道口,没问题吧!”

    “噢,我知道,应该的。”他爽快地答应。

    时已近中午……

    徐志东在温州知青宿舍吃完饭继续上路。

    车上,他在想刚才发生的一幕。今天上午在江边时,自己要是碰上边防巡逻队就麻烦了,至少拘留几天,那还是轻的,重则就要判刑——温州知青告诉他。

    那几个温州知青很热情,他们用在江里打的鱼招待自己,边吃边唠。徐志东跟他们讲述林区的人和事。他们谈来这里插队落户的经历;谈现在是三级战备,所以要经常巡逻;还谈到了当冬季江面结冰时,那就是一级战备,晚上睡觉都要带着枪等等的。总之,和他们相处的很融洽。

    天黑了,徐志东回到了g林场。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