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明末掀桌子玩家 > 第168章 复社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安顿好德川家光,已经到了台风季,只好等下半年了。

    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的‘学习’能力,迁来的这些贵族,请了好多的先生学习儒学,搞得辽阳城里的秀才开辟了新副业。

    而德川家光每日到书院拜访大儒,史书读的比唐琪还清楚,后世的日本没有继承幕府的儒学,真是‘可惜’了。

    漠北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扫荡,去年吴三桂就把沙俄斯特洛干诺夫家族干翻了,这个家族就是东扩的主力。而西伯利亚的大平原上,还有眼睛发绿不停找白人发财的鞑靼人。

    唐琪已经命令满桂,一旦沙俄集结兵力,就顶上去快速击溃,看你能来几次。

    ……

    浪费了半年时间,先不到南洋了,李越在吴淞口等了他半年,先化名到江南走一圈。

    十月,水师接到唐琪,沿海岸向南。看看他们如何歌舞升平,如何的无可救药。有长江天险,李自成攻到京城都没去江南,唐某人准备去锯两条桌腿。

    后世有一个发小是学历史的,他曾说过,少看南明史,能多活好几年。唐某人不信邪,就找资料看了一遍,果然能把人气的吐血。

    南明的内斗是一绝的,从弘光到永历,十年时间,不管局势有多么危急、朝政如何艰难,江南大臣的内斗愣是没停过,谁也不鸟谁,刀都架到脖子上了,还在耳红面赤抢吃的。

    这也能反映出江南这些地主士绅的官僚本质。面对勋贵的时候他们是文臣,面对封疆大吏的时候他们是大员,面对党派的时候又分地域,面对地域的时候又分左右,面对左右的时候又分师长,面对师长的时候又分大小,一句话,他们只代表自己。

    江南实在太富了,富到一地、一县、一乡都能供养一个大官,结一个派。不能当官就结社,抢夺舆论,庇护一群人。

    从文学领域来说,江南大儒个顶个。从骨气上来说,一半一半,哪儿都有混蛋。从军事上来说,江南那就不够看。

    四五十万江南大军,没有一次像样的战斗,面对满清和后来的义军残部,都是一触即溃。既然留着没用,去开荒种地做工多好,在这儿浪费粮食。

    ……

    十二月中旬,到达崇明岛,汇合这里等候的李越,向苏州进发,拜访一下复社。

    李越是汉人也是朝鲜人还是日本人,这么复杂是因为他祖上是江南富商,爷爷辈遭遇海盗流落朝鲜,娶了一个朝鲜人,又经营起了海贸。到他父亲手里和毛文龙走的很亲密,才四十多岁过世了,李越接手后躲到日本为毛文龙走货,娶了一个日本老婆。

    唐某人做主辽东后,他代替辽东在江南、日本、朝鲜三地来回跑,江南富商与他大多有联系。

    到崇祯朝,李越听唐琪指示,以江南人身份自居,多接交资助文社,李大善人的名号传遍江南。

    这次到江南,就是以李越收集的一些‘情报’,带一部分纯文学人才到辽东。再摸摸江南的老底,捅刀子放放血,给他们上上课。

    镇北王出巡,亲卫营两千人常带,不带辽东官员也不允许,唐琪以巡视朝鲜日本的名义,带着百多条大船。

    在长江口一路停留,处处设接应点,身边只有换乘的三条大船,二百多人。

    ……

    这次不是打仗,带着张茹澜和三个小妾,既然是到了文风鼎盛之地,还是以会琴棋书画的为主,添添文气,舞刀弄剑的就不要来了。

    复社是江南最大文社,应社、几社为主,合并江南十八文社,学子三千多人,衣冠盈路,社会影响极大,唐某人来掏几个人才,然后毁了它。

    十二月二十,到达苏州尹山,复社的地方距离京杭大运河很近,这一路行来,江南阡陌相连,一村接着一村,一镇接着一镇,比起北方的广漠,唐某人真有一种大梦如醒的感觉,多久没有见到这种行人不断的画面了!?

    李越每年向复社扔五万两银子,张溥数一数二的金主,他不懂唐琪目的所在,只是听话执行。

    通报后很快复社的创始人张溥就迎了出来,“李先生来了,里面请,里面请。”

    众人跟着他到了一间大客厅,李越直接挑明来意,“西铭先生,本人受镇北王委托,来找您要点学子到辽东书院教授学问。”

    ‘李大善人’和辽东合作是江南都知道的‘秘密’,张溥毫不意外,“李先生,未知镇北王想请何人到辽东?”

    “没有具体指名道姓,只是来看看。”

    “看?李先生怎么看?”

    李越起身一指,向一旁早已毫不客气坐下的唐琪和张茹澜道,“西铭先生,这是辽东来的廖广书先生,他来决定。”

    张溥进门后就不停地向唐琪扫眼,这是没法子的事,包括李越在内,所有的人都把他往中间‘拱’,傻子都能看出来这不是个一般人,他才是主事的。

    唐琪也懒得装下人扮猪吃老虎,来这儿是找人才下绊子的,又不是钓鱼找女人,看到李越挑破,便顺势起身到前面,“西铭先生,久仰久仰。”

    “廖先生,幸会,幸会。原来复社一直有当代武圣的支持,张某不甚荣幸。惭愧,竟是后知后觉。”

    “西铭先生客气了,这是玄扈和钟元两位先生的意思,王爷也是听玄扈先生安排。”

    “武圣尊师尊道,玄扈先生一代大家,更是培养了镇北王这样的当代武圣,张某惭愧,承恩照顾竟不可知。”

    “西铭先生,徐大人是松江府人,与苏州府紧邻,算起来镇北王也是江南门徒,辽东书院越发壮大,想必您也有所了解,我们真的渴求有识之士。”

    “听说辽东书院每年学子千人,在读学子四五千人,未知真假?”

    “是!”

    “先生从何而来?”

    “辽东书院分初学、中学和高学,近几年由自己培养的学子教授。徐大人已经不理事务,潜心学问,院务由专人打理,钟元先生组织教授。”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