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魏暴君 > 第424章 邓艾出征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曹芳接受了王昶的建议,组建专门负责情报收集的机构,并由荀勖负责,却将推荐的功劳归于钟会,这里面的意味很微妙,也足以让对钟会不满的人闭嘴。

    天子要用钟会——不管是利用还是真的信任——现在还不是针对钟会的时候。

    选择与天子正面硬冲,就要有付出惨重代价的自觉。

    在钟会没有明显破绽的时候,谁也不会硬着头皮向上冲。

    几个蠢蠢欲动的分子被暂时压制了下去,曹芳心里却一点也轻松不起来。他知道用钟会会引发反击,却没想到反击会来得这么快。

    也不知道是那些人太自负了,还是钟会做得太过分了。

    说实在的,虽然天天见,但他并不清楚钟会做的所有事。像他这种从小心理就不太健康的人,一旦得势,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有时候很难以常理计。

    就像当年的法正,倚仗着刘备的宠信,有恩报恩,有仇报仇,搞得诸葛亮都没办法。

    这么说来,当初武皇帝设立校事官还是有些道理的。

    针对自己的人特务很可恶,但有用。

    当然,现在的情况不同当时,暂时还没到必须重设校事官的地步。

    用钟会只是引起一部分人反感,重设校事官却是与整个官僚集团为敌,与他分而治之的方针不符。

    否决了王昶巡幸邺城的建议,粮食不足的问题还要解决。曹芳给司徒桓范手书,让他尽快安排粮食运输,分别从关中、洛阳、冀州调粮,哪个方便就先调哪个,总之要满足大军这几个月的需求。

    与此同时,他赶往太原,与并州刺史邓艾、太原太守荀?见面,了解相关的情况。

    邓艾已经完成了并州军的重建,共有步卒八千余人,骑兵两千出头。

    骑兵中,有一部分是他从陇右带来的部曲,一部分是在并州就地征发的。

    并州尚武之风浓厚,能骑善射的很多,邓艾从中精挑细选了数百人,配以长矛、玄铠,充当冲击骑兵。轻骑兵依然由匈奴人承担,以便尽快形成战斗力。

    右部、北部因叛变被屠灭,所余三部被天子降服,匈奴人的向心力有所加强,士气可用。

    现在的问题就是军粮。

    邓艾向曹芳请求三个月的粮食,他准备主动出击,与犯边的鲜卑人正面较量。

    曹芳没有立刻答应,也没有否决,问起了邓艾的计划。

    邓艾铺开地图,向曹芳详细解释了他的方案。

    十万鲜卑上半年入塞被全歼,消息传到草原上,其他的鲜卑人不可能不加倍小心。这一次,他们再过勾注塞(古雁门关)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大概率是在勾注以北,长城以南的区域活动。

    这一带不由大魏控制已经多年,却不代表当地没有百姓。

    那里不仅有匈奴人、鲜卑人、羌人,还有不少汉人。

    他们在那里放牧牛羊,耕种土地,然后向实力强大的鲜卑人缴纳赋税,换取保护。

    鲜卑人被重创后,这些人就成了无主之民,也就是那些急于入塞的鲜卑人想要掠夺的资源。如果不主动出击,这些百姓和牛羊、粮食都会成为鲜卑人的战利品,他们与朝廷的距离会越来越远。

    只有主动出击,才能延续上半年的大捷,将朝廷的威名扩展到长城一带。

    难度肯定有,风险也不小,但是值得。

    河南地是附近最适合屯田的地方,只有将鲜卑人赶出塞,才能在河南地屯田,为以后戍边打下基础。如果让鲜卑人在河南地站稳脚跟,太原将一直保持临战状态,根本无法恢复生产。

    曹芳反复考虑之后,觉得邓艾的说法很有道理,决定相信他一回。

    真能打赢这一战,邓艾在并州站稳脚跟,他就可以放心的班师了。

    曹芳召集群臣议事。

    对邓艾的方案,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反对的理由也很充分,主动出击的风险太大。万一遇到鲜卑人主力,邓艾新组建的并州军能不能承受住压力,实在不好说。

    毕竟并州军刚刚遭受全军覆没的重创,士气未复。

    最后,曹芳一锤定音,并做出安排。

    先让王昶出面,以太尉的身份向太原大族借粮,等司徒府将粮食送到之后,再如数返还。

    如果这些大族能够提供精锐士卒,协助邓艾出战,战后除了可以分配战利品,还能得到朝廷的嘉奖。按照功劳的大小,可以得到官职或者赏赐不等。

    这是朝廷主动与太原大族和解,机会难得。

    其次,从河东铁官紧急调拨一批武器,包括以程壹研究成果打造的新式兵器、甲胄,至少要能装备邓艾的部曲、义从,以保证邓艾手中有一支可以拼命或者保命的力量。

    最后,曹芳让曹羲率北军前出勾注塞,与驻扎在美稷的中垒将军夏侯绩成犄角之势,随时准备接应邓艾,与鲜卑人的主力决战于塞下。

    当然,他给征北将军刘靖、镇北将军王广下了一道诏书,让他们加强对塞外形势的侦察,一旦发现可趁之机,就出塞作战,扫荡代郡、上谷一带的部落。

    相反,如果那一带的鲜卑人、乌桓人都没动静,就不要轻举妄动了。

    考虑到刘靖身体不好,这一战主要由王广负责,刘靖坐镇。

    几道诏书发出,并州开始了战前准备。

    邓艾得到了曹芳的全力支持,自然是热血沸腾,干劲十足。其他人在曹芳的督促下,也不敢怠慢。

    王昶不辞劳苦的奔走,亲自拜访那些有可能提供帮助的人。半是威逼,半是利诱,将自己的面子用到极致。一石不嫌少,千石不嫌多。有人出人,有粮出粮。

    一毛不拔的,就是不给我王昶面子。

    在王昶的号召下,太原几个世家几乎掏空了家底,凑出了一万石粮食,一千多步骑。

    半个月后,第一批物资从河东送到太原,交给邓艾。

    共计粮食三万石,新打造的盔甲五百副,矛五百柄,刀一千口,另有各式箭矢五十万支。

    除此之外,还有按照曹芳“启发”打造的马镫三百副。

    马镫虽然简单,作用却不小,而且很容易验证。

    只是时间紧急,匆忙之间,只来得及打造三百副。河东铁官正在加紧赶制,很快就有更多的马镫送到。

    邓艾却等不及了。

    时间已是十月,随时可能下雪,鲜卑人抢在下雪前入塞,抢劫物资过冬的可能性最大。去得晚了,可就赶不上了。

    在曹芳的安排下,邓艾带着一万三千多步骑出发了。

    根据他的要求,这次出兵严格保密,什么仪式都没搞,甚至军营都没有撤,依然安置在城外的河谷中,加强警戒,不让闲杂人等靠近。

    又过了几天,第二批物资到达。

    曹羲带着北军,踏上了征程。

    傅嘏再一次随行。

    这一次,他不仅仅是军师,还是副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