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魏暴君 > 第105章 七十年定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曹芳没反应。

    一是钟会的态度太激烈,看起来有些假。二是他想起来一件事,意识到自己不能急。

    历史上有一个七十年定律。

    一个王朝,通常都会在立国七十年时迎来重大危机。如果能克服这个危机,王朝就能再持续上百年的国运,否则就会崩溃。

    这个七十年定律听起来神秘,其实很简单,完全可以换一个更简单的说法。

    继承人危机。

    王朝也好,家族也罢,第一代创业者通常都是人杰,才能从千军万马中杀出一条血路。第二代可能略逊一筹,但他们都曾亲身经历第一代创业,既有经验,也有信仰,尚能维持第一代的势头。

    可是到了第三代,情况就不同了。

    一方面,他们往往没有经历过创业阶段,经验、能力都有限。

    另一方面,王朝经过两代人的持续,初期的政策会渐渐不适应时代发展,积弊丛生,亟须改革。如果改得好,解决了问题,走上正轨,就能为百年国运积累基础。改得不好,则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可能解决自己。

    三代人,通常就是七十年左右。

    当然,更多的王朝和家族都支撑不到七十年。

    比如曹魏,从文帝曹丕接受汉献帝禅让算起,到末帝曹奂禅让给司马炎,也就四十六年。

    就算从武帝曹操进位为公开始算,也不过五十三年。

    这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曹魏开国功臣的子弟对曹魏没有忠诚可言,他们对司马氏的篡位乐见其成,他们摇身一变,大部分成了晋朝的开国功臣。

    比如眼前的钟会,就在司马昭掏空曹魏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如果不是灭蜀之后膨胀了,想玩把更大的,他肯定是西晋的开国功臣。

    所以对钟会的激动,曹芳完全无法同情。

    见曹芳没有反应,曹羲说道:“钟君,老臣们虽有打压年轻人的习气,但他们也是出于公心,为朝廷着想。天下易动难安,治国理当持重。他们有丰富的施政经验,我等应该多向他们请教才对。”

    钟会拱着手,垂着眼皮,含笑不语。

    曹羲说完,也觉得底气不足。

    别的不说,卢毓的所作所为可看不出半点公心。

    “陛下,老臣之所以为老臣,不仅是因为他们年资重,更因为他们人脉广。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牵一发而动全身。大将军主政不过十年,受他牵连的故吏就有近百人,更何况在朝更久的老臣?臣愚钝,为陛下计,着实不宜操之过急,且忍不可忍。”

    听到“且忍不可忍”,曹芳忍不住说道:“忍到什么时候?”

    “最多十年。”曹羲拱手,几乎是央求。“十年之后,陛下正富春秋,老臣们又有几人在世?”

    曹芳觉得有理,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不得不说,曹羲的这个建议还是有些道理的。

    蒋济、高柔也好,卢毓也罢,都是七十上下的人。十年之后,他们大概率都会死去。

    这个年代,能活到八九十的毕竟是少数。

    七十年定律之所以成立,也是因为老臣不死,改革就无法推动。

    钟会轻笑一声。“十年之后,老臣或许大多不在,可是老臣们的门生故吏还在,他们的那一套学问还在。比如王肃,他虽对郑氏学极尽攻击之能事,可是他自己那一套家学,又何尝不是前朝旧物?大魏建国不过三十年,他们又是建太学,又是刻石经,不就是为了延续那一套已经证明不可行的治国之术,还想以家学、师法传世?”

    “钟君,你这是贬斥经学吗?”曹羲也来了脾气,声音大了起来。

    钟会云淡风轻。“将军,就算你再用心研习经学,你也脱不了武人的身份,成不了诸生。再说了,天下三分,大业未就,你作为宗室大将,弃武从文是不是太着急了些?太傅兵变的时候用的可不是经学,而是死士。”

    曹羲顿时语塞。

    面对兵变,他束手无策,钟会却是天子反败为胜的功臣,这是他这一辈子都无法摆脱的污点。

    曹芳也反应过来。

    他们争的可不仅仅是老臣和少壮,也不仅仅是文武,而是治国思路。

    曹羲支持经学,钟会却反对经学。

    因为钟家本来就不是以经学著称。

    “这件事稍后再议。”曹芳立刻打断了他们,强行将话题拉回正轨。

    学术问题争起来就没完,他可没那么多耐心听他们掰扯。

    “请陛下恕罪。”曹羲、钟会不约而同的请罪。

    他们也清楚,天子留他们下来,绝不会是想听他们争论这些东西。只是一说到这些问题,他们就控制不住,非要争个高下不可。

    “朕要再造北军,除了研制军械之外,更离不开人。两件事,要听听你们的意见。一是如何练兵,二是如此选将。新建的北军不仅要能打硬仗,还必须绝对忠诚,不能再出现三千死士这种事。”

    曹羲不由自主的打了个寒颤。

    他是中领军,负责指挥所有的禁军,包括北军五校及中坚、中垒、武卫三营。严格来说,那三千死士都是他的部下。

    天子重提这件事,而且语气森森,显然是在提醒他。

    钟会也不敢大意。

    司马师之所以能在禁军中招募三千死士,和担任中护军有直接关系。一次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现在他是中护军,如果不能让天子绝对放心,他这中护军也做不长。

    “陛下,臣以为,可效仿羽林孤儿故事,多取阵亡将士子弟。一则激励将士,解其后顾之忧。二则易于训练,不会有人自恃家世,不听调遣。”

    “羽林孤儿?”曹芳来了兴趣。

    “正是。从武皇帝起,征战六十年,将士死伤无数。他们浴血疆场,为国捐躯,妻儿却陷于贫困,诚非强兵之策。若能取将士遗孤,教以征战,将来随陛下扫平天下,建功立业,上可报效朝廷,下可告慰父祖,两全齐美。”

    曹芳想了想,问曹羲的意见。

    曹羲有些犹豫。“陛下,钟护军所言自有道理,但有兵无将,亦非上策。将士遗孤大多不通文墨,担任伍长、什长这类的尚可,曲军侯以上,只怕就难以胜任了。”

    曹羲话音未落,钟会就表示反对。“将军是忘了武皇帝当初是如何选将、练将的么?乐进、于禁可都是出自行伍。至于文墨,找几个儒生教就是了,看得懂文书就行,又不是要他们做博士,三年之后,文成武就,正是大用之时。”

    曹芳眼前一亮,对钟会刮目相看。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