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魏暴君 > 第106章 用力过猛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钟会这个建议很有见地,甚至有些超前。

    自古以来,兵法的传承一是靠家学,一是靠自学。前者通常是将门,父子相传。后者通常是草根,依靠在战场上厮杀,从实践中积累经验。

    两者各有优劣。

    家学更系统,但缺少了基层的实践,大多不恤士卒,更严重的会掉以轻心,出现纸上谈兵的问题。毕竟知识、经验可以传承,但感受却无法传承。前辈用鲜血换来的经验,在后辈耳中可能只是一句轻飘飘的废话,直到自己面对时才能真正领悟其中的价值。

    自学更接近于现实,但上限却有限,而且成功率极低。

    战场很残酷,能一路从普通一卒杀到最高统帅,不仅需要个人天赋爆表,更需要有特定的时代和机遇。

    两种方式都出现过名将,但数量有限,也没有延续性。

    想真正解决军队人才培养的问题还要靠军校。建立起制度,对中下层军官进行系统的培养,夯实基础,才是强军的有效手段。

    这也是军事进步的重要体现。

    钟会提出安排儒生对中下层军官进行培养,就是军校的雏形。

    军队的战斗力强弱,除了军械之外,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中下层军官的素质。

    曹芳随即对钟会的意见表示了认可,并让钟会做进一步阐述。

    得到曹芳的认可,钟会有些兴奋,侃侃而谈。

    “自从诸葛亮殁于五丈原,西境再无大战。我大魏东拒西守,以逸待劳,中军出战的机会越来越少。这的确减轻了朝廷的负担,却也催生了新的隐患,中军的战力逐渐下降,不足以镇京师。”

    曹羲对此深表赞同。“钟君所言有理。仔细说起来,中军最近一次实战,还是太傅平定辽东。”

    钟会嘴角抽了抽,却没有说破。

    曹羲所言既不属实,又不合适。

    不属实,是因为正始五年,曹爽伐蜀用的就是中军。只是大败而归,曹羲不好意思提。

    不合适,是在这个时候还为司马懿表功看似君子之行,多少有些迂腐。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司马懿必死无疑。天子现在留着他,只是为了羞辱他,折磨他,绝不是要放过他。正如当初同意卢毓接任廷尉卿,为的就是今日将卢毓下狱。

    贾充很快就要到任,清算即将开始。

    这时候还提司马懿平定辽东的战功,你想干什么?

    曹芳也有些疑惑,后来转念一想,又明白了其中的考量,没有再说什么。

    “士季,既然如此,那就不能只是读书识字,还要教习战法。”曹芳提出了补充意见。“古有四方精锐集于京师之举,如今大战未休,不可施行,却可以从诸军中挑选勇士功臣到京师受赏,传授经验,书于青史。”

    曹羲、钟会心领神会,异口同声的赞好。

    守边的将领都有私心,谁也不愿意将真正的精锐送到京师来充实中军,那就以立功受赏的理由,将他们调到京师,教授中军,哪怕是一两年时间,也是有用的。

    曹芳随即又提出选择合适的地形作为日常演习的战区,对各营进行实践操践,而不是流于形式,或者仅仅是队列操练。

    一句话,要无限的接近实战。

    三人商量了半晌,提出了加强中军战斗能力的不少办法。

    最后,曹芳说,他原本打算将大将军营交给陈泰指挥,但陈泰伤重,无法履职。既然如此,索性将大将军营解散,将士补充到北军五校,恢复北军五校的编制。

    曹羲求之不得。

    钟会却有些惋惜,陈泰错过了一个大好机会。

    “陛下,臣推荐一个人担任教习。”

    “谁?”

    “太尉之子王广。”

    曹芳愣了一下,示意钟会继续说。

    钟会解释了一下推荐王广的理由。

    王广,字公渊,是王凌长子,之前曾出任屯骑校尉。王凌出任地方,王广就在京师为质,一般人只知道他学问好、书法妙,却不知道他精通兵法,对练兵也有相当的见解。

    王广不仅是王凌的长子,还是诸葛诞的女婿。

    任命王广为中军教习,既能发挥王广的学识,也能安王凌和诸葛诞之心,让他们能体受到天子的恩宠,不至于有非份之想。

    曹羲表示支持,盛赞钟会此举考虑周全。

    见此情景,曹芳也同意了,让人召王广来见。

    趁此机会,曹羲也推荐了一个人,陈泰。

    他表示,陈泰虽然伤重未愈,不能披甲登车,指挥作战,但为将士们讲授用兵之道还是没问题的。再者,目前这项事务还有筹备,等真正施行还需要一段时间。到了那时候,陈泰的伤应该也好得差不多了。

    曹羲一边说,一边看着曹芳,眼神诚恳中带着请求。

    曹芳虽然对陈泰的不识抬举不满,但他还是接受了曹羲的请求,将陈泰作为候选教习之一,既给陈泰留个机会,也维护曹羲的面子。

    其实他也看出来了,钟会推荐王广,就是引曹羲推荐陈泰。

    曹羲算不上聪明,忠诚却毋庸置疑,有必要给予足够的尊重,以免他被钟会等人欺负。

    这也是他取消了大将军营,却将大将军营的将士并入北军五校的原因。他就是要告诉更多人,对曹爽兄弟的处理仅限于对曹爽本人,不要波及其他人,尤其是曹羲本人。

    因此,对高平陵事变处理的重点不是曹爽兄弟有多大的责任,而是司马懿的指控是否属实,矫诏弄兵的前提是否成立。

    如果不成立,那司马懿矫诏的罪名就无可逃避,势必要受反坐之惩。

    简而言之,对曹芳来说,曹爽不过是条死狗,怎么打、什么时候打都可以,以司马懿为代表的老臣却不能轻易放过。就算不能全杀了,也要让他们偃旗息鼓,不要再妄图干涉朝政,安心做个参谋、顾问就好。

    曹芳和曹羲、钟会聊了半晌,直到王广奉诏来见。

    “去准备吧。”曹芳吩咐道:“这件事若能办好,不仅平定天下指日可待,延续前朝西京盛世,开拓四夷也并非不可能。昭叔,士季,胡虏已经深入并州,忧在腹心,朕日夜不能安睡啊。”

    曹羲、钟会慨然应命。

    钟会更是激动,大声说道:“臣不才,愿为主父偃,为陛下谋划北疆之事。”

    曹芳哈哈一笑,伸手拍了拍钟会的肩膀。

    主父偃可不是什么好例子,他为汉武帝出谋划策,却坏了名声,最后也是死于群臣之手,是所谓的孤臣典范。

    为了表忠心,钟会真是豁出去了。

    “士季,卿不负朕,朕不负卿。主父偃何足道,卿当为张良、陈平。”

    钟会如释重负,深施一礼。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