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臣,总理山河朱翊钧 > 五十六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戚继光、俞大猷、谭纶三人对望,面露狂喜之色。

    有了军饷,这场大战,必胜!

    几十年的倭寇之祸,有望终结。

    胡宗宪全身一震,开口问道:“邹大人,你是盐务大臣,没有义务给前方供给军需,你为什么这么做?”

    “部堂大人言重了,我邹应龙何德何能,能做如此决定?给您和诸位将军军饷的,另有其人。”

    “谁?”

    “世子爷!”

    胡宗宪一震,仔细回忆着那个幼小淡定镇压全场的身影,沉默良久道:“英雄出少年呐!”

    “实不相瞒,我这个巡盐御史,完全是拜世子爷所赐,清理的盐税,也都是按照世子爷的部署才能进行得如此顺利,把历年欠税清理了七七八八。只从此以后,盐务这一块,不再是严阁老的势力了,而是世子爷的。”

    “世子爷小小年纪,竟有如此韬略,实在令人震撼!”胡宗宪忍不住道。

    “咱们这位世子爷,可不是凡人,以后您就清楚了。”邹应龙道。

    “可.....世子爷不讲门户之见么?”胡宗宪还是不放心。

    他,是严嵩一手提拔起来的啊。

    而严党,是景王的支持力量。

    剿灭倭寇,功劳是胡宗宪的,是严嵩的,也就增加了景王夺嫡砝码!

    这不是搬了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吗?

    邹应龙哈哈一笑道:“部堂大人,您太小看世子爷了,世子爷说了,胡部堂是大大忠臣,剿灭倭寇又是我大明朝万世之功,只要是我大明朝的臣子,都应该?哿ν?模?仓?速链缶郑〉群?刻每??嗍Γ???鬃跃茨????疲 

    胡宗宪动容了,在大明官员心里,党争为上!

    只要是一党的,无论对错,都互相包庇。

    不是一党的,就算大义当前,也互相倾轧。

    他对此深恶痛绝,也深受其害。

    在他以为,天下事坏就坏在这上面。

    这背后是廉耻丧尽,是非不分,利益当先!

    想不到,如今裕王世子能如此胸襟,摒弃党争之见,助他完成大事。

    满朝文武,不如一个八岁孩童!

    “世子爷如此贤明,老臣敬佩万分!”胡宗宪语音有些颤抖。

    戚继光和俞大猷也是激动万分,更觉脸上光荣,毕竟他们是世子爷的武道老师。

    有如此少主,是人臣之福。

    “这一批我运来白银二百三十万两,这一仗,是否够用?”邹应龙问道。

    他完全按照世子爷的要求,除了一百万上缴国库的,全都运到浙江前方了,毫无保留。

    “够了,够了!有了这些钱,此战十拿九稳!”胡宗宪两眼放光。

    两百多万两,比严阁老答应给他的还多!

    有了这些钱,倭寇还愁不平?

    “世子爷说了,剿灭倭寇,势在必行,花多少钱都得拿下来,否则我大明朝沿海不靖,货运不行,每年损失的白银何止千万?”

    “而且,他让我转告部堂,倭寇毕竟为患几十年,在东南沿海根深蒂固,不是一天两天就能革除的,让你千万不要着急,稳扎稳打,一边打还得一边安抚百姓,这才是治本之策!”

    “关键是要向百姓宣传,等剿灭了倭寇,我大明会重开海上贸易,所有人都能得利,如此才能事半功倍!”

    胡宗宪一惊,这是世子爷的眼界?

    竟如此宽广!

    这和当初阁老的嘱咐,何其相似?

    倭寇的形成壮大,有其历史根源,海禁国策才是根本。

    只要承诺推行贸易,沿海百姓自然知道如何选择,倭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何不灭?

    “只是......”胡宗宪有些犹豫。

    海禁乃是国策,这不是他一个浙江总督能够左右的。

    “世子爷说了,请您放心大胆地干,海禁的事情,自然有他向皇上说明。”

    其实,朱翊钧心理清楚,海禁政策实行了那么多年,已经万难持续。

    只是有些东西骑虎难下。

    当前倭寇猖獗,万万无法重开海禁。

    而只要肃清了倭寇,再开海禁是水到渠成之事。

    别的不说,每年能给国库新增上千万两白银,嘉靖又是个花大钱的主儿,如何能不心动?

    所以,从现在开始,就让胡宗宪把这个提前量打进去,对剿灭倭寇有巨大帮助。

    这个判断,已经非常超前了,就连胡宗宪这样的贤能之才都无法看清。

    只有朱翊钧和严嵩能够看出!

    胡宗宪再无迟疑,道:“邹大人,请世子爷放心,胡宗宪知道该怎么做。野火吹不尽,春风吹又生!剿倭要除根!”

    “哈哈哈,胡部堂果然睿智,这句诗正是世子爷让我说给您听的,想不到您先说出来了,这就叫英雄所见略同!您有这个认识,相信一定能办好此事!我回去给世子爷写信,他也一定会很高兴的。”

    胡宗宪道:“胡宗宪就是肝脑涂地,也会把这一仗打好!”

    “还有一点是世子爷让我嘱咐您的,有些事宁可曲中求,比如汪直,无非就是想要贸易而已,找个时机把他招安,不战而屈人之兵,岂不是上策?”

    这.......

    胡宗宪彻底震撼了!

    还能这样?

    那可是大倭寇头子。

    从来都是想尽千方百计将其剿灭,如何能招安?

    “胡大人,您仔细想想,汪直本不是倭寇,是土生土长的大明百姓,因为做不了贸易,才去走私,海上风浪大,海盗多,必然要拉起一帮队伍,队伍里七分我大明百姓,三分倭奴,只要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开海禁,那么跟他们的目标就是一致的,倭寇将不再是倭寇,反而成了我大明的行商,能帮忙把货物卖到远洋!除了东洋,还有南洋,西洋!世子爷让我告诉您,这世上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关键是要找准矛盾的变化!”

    胡宗宪惊呆了,世子爷说的这些他以前从没想过,但顺着道理想下去,却又不难理解。

    这么做,无疑是对的!

    尤其是那句,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更加如同诛心之论,醍醐灌顶!

    是啊,只要他们帮成为大明的行商,把丝绸、瓷器、茶叶远销海外,上充实国库,下富裕民生,就成了千秋功业,何乐而不为?

    “当然,这一切是以打胜仗为前提的,先得打疼了,打怕了,边打边谈,否则都是空谈!”邹应龙继续传达着朱翊钧的意思。

    “胡宗宪,受教了!”胡宗宪彻底被朱翊钧折服。

    心中立下誓言,从此以后,只要朱翊钧但凡差遣,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世子爷还有一事相求。”邹应龙道。

    “言重了,但说无妨。”

    “世子爷有一好友,乃是?国公后人,名叫郭大诚,想让他来军中历练一番。”

    郭大呈马上就满十四岁了,建功立业之心甚急,有志如此,朱翊钧如何不满足?

    想了一想,准备把他放到胡宗宪那里。

    “这个简单,忠良之后,定能使我部如虎添翼!我给他先安排在总督亲军中,给一个千户职位,领兵三百,平时主要在我和戚继光、俞大猷、谭纶几位将军中传递消息,如何?”

    “如此安排甚好,我立即回禀世子爷。”

    这个安排是有心之举,不用上前线,基本安全有保障,又很重要,到时候奏报军工的时候很容易安到头上。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