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我与嘉靖争皇位 > 第112章 乾清宫进进出出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乾清宫中,小皇帝正与潘仲骖、刘望之两人相谈甚欢,主要谈及新蒙书的编纂事宜。

    朱载酆道:“现在的蒙学专攻四书。普通人读书识字,学经讲史,不过是为了考科举当大官、光耀门楣。对于那些小民百姓,供不起科举当不上官者,他们读书做什么?如此以来,大明百姓十之八九都不识字、没有见识,岂不是任人欺凌?”

    潘仲骖拱手道:“皇上所言甚是!《算学启蒙》就快要编好了。以臣观之,此书若是能作为新蒙书推广开来,必将助于民间工商百业,正合了‘经世致用’这四个字。百姓们若都知悉读书之用,就不会抗拒让自家孩子读书识字了。”

    刘望之更是吹起了彩虹屁:“皇上!在童试中考《古今千家诗》、《古今文章选编》、《算学启蒙》、《医学启蒙》、《地理启蒙》等,正有鼓励士子们开阔眼界、经世致用之意,将来必开一代风气之先!”

    皇帝笑道:“刘卿莫要胡说,哪里就要改革科举了。饭要一口一口吃,这些书籍中,有些是翰林院编纂的,有些是朕命有司编纂。翰林院编的自然不成问题,但杂学类,如地理、算学、医学等,贸然在社学中推广,恐怕阻力重重。以朕观之,把将这几本书合为一大册,取名为《大明钦定蒙书集册》。有了这个背书,天下人接受起来才会更容易。”

    刘望之谄笑道:“妙啊!皇上将医学、地理、算学等杂学类,混于翰林院所编的那几本文学之中,不就相当于是给杂学正名了吗?”

    小皇帝笑着点点头。

    刘望之再接再厉道:“皇上!臣提议,您应该为《大明钦定蒙书集册》题词。将来,所有人翻开这套蒙书,都知道这是皇上您的功劳啊!”

    小皇帝听着有些腻歪,不过还是很满意地点点头道:“这个提议不错。既然是个合集,就应该有一个统一的主题。容朕再想想。”

    朱载酆话音还未落,只听小李子来报:“皇上,陈九畴求见。”

    刘望之和潘仲骖见状,立刻乖乖告退。朱载酆在御座上坐好,命令道:“宣。”

    陈九畴面君之后,将他与蒋冕的交谈简略告知了小皇帝,只隐掉了关于自己的那部分。说罢,陈九畴单膝跪地道:

    “皇上!以臣观之,蒋冕此番告老还乡,必然有其用意。”

    小皇帝听完陈九畴方才所述,不由皱眉道:“你是说,蒋冕以为,他这一退,接班人不会是石?,而是杨一清?”

    陈九畴点点头。

    “怪哉。”

    朱载酆叹道:“杨一清一向骑墙而立,谁也不偏向谁。和蒋冕相比,杨一清反而更亲近王琼一些。怎么他蒋冕一退,杨一清就会扛起蒋党的大旗呢?”

    这其中,究竟有什么自己不知道的逻辑?

    “皇上,以臣观之,蒋冕的样子像是真心要退。”陈九畴道。

    小皇帝点点头道:“蒋冕跟你说这些话,就表明他已经打定了主意要一退了之。朕听闻,官场上有一个为官三思,思危,思变,思退。蒋冕是觉得,此时已到了他该退的时候了。朕所虑者,蒋冕一退,无人能制衡王琼。蒋冕今日借你之口告诉朕,即便他退下了,也还有杨一清来制衡王琼。如此,朕便没有留他的理由了。此人真是一只千年老狐狸。”

    陈九畴道:“蒋冕还提及刘瑾之事,说杨一清的背后,涉及西北商道、东南海贸,这些是什么意思?”

    小皇帝皱眉沉思。

    西北商路?山西八大皇商?

    东南海贸?这又是哪儿跟哪儿?

    历史上,刘大夏烧了郑和海船和航海图,乃是为了打破朝廷对海贸的垄断,自己来赚这笔银子。可这些与杨一清又有什么关系?

    小皇帝幽幽道:“蒋冕手上不干净,这一点朕是知道的。他恐怕是借你之口在向朕暗示,杨一清跟他一样不干净。”

    陈九畴道:“皇上,以臣观之,蒋冕是要借清查京营一事,向皇上买一个平安落地。”

    “朕又不是商贾!”朱载酆反驳道:“他说买就能买,把朝廷当成什么地方了?”

    陈九畴立刻告罪:“臣失言。”

    说完这句话之后,小皇帝突然回想起了自己与蒋阁老前前后后一起开开心心做过的无数桩生意,顿时觉得汗颜。蒋冕临行前选择与自己做生意,恐怕也是习惯使然。想到这里,小皇帝也感觉无趣,便赶陈九畴离开:“朕都知道了,你去忙吧。”

    陈九畴离开后,朱载酆独自坐在御座上凝神静思。同过去相比,自己手上的力量已经大为增强了。如今,整个内廷都是以皇帝马首是瞻,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如何用好内廷,成为了摆在小皇帝面前的又一个大问题。

    此外,蒋冕一去,外朝失去平衡,王琼和江彬两人越发势大,小皇帝在将来恐怕有一段时间在外朝要傀儡化。

    面对自己的出境,他有两种选择,一是耐心等待,二是积极出手。

    “蒋冕为什么非要退呢?”如果他坚持不退,蒋党和皇帝的联系日益密切,对于蒋冕来说未必不是好事,可他偏偏在这时候就要退了。

    他有什么非退不可的理由?

    “皇上,魏公公求见。”小李子再一次来报,打断了小皇帝的思绪。

    朱载酆回过神来,点头回道:“宣吧。”

    魏德进来之后,立刻伏跪于地,瑟瑟发抖。

    小皇帝皱眉问道:“这次又怎么了?”

    “回皇爷……”魏德老实回答:“蒋阁老有一笔财要奴婢来发。奴婢不敢发这笔财,特来请示皇爷。”

    朱载酆走下御座,犹疑道:“蒋冕向你行贿?”

    魏德摇摇头道:“朝廷要海禁了。蒋阁老有一条南洋的商贸,自己保不了,欲献给皇爷。”

    “什么!”朱载酆惊讶道。

    “蒋阁老向奴婢引荐了一个商人,那商人是东南海商派来京师活动的。皇爷占两成干股,年入不下五十万两。”魏德解释道。

    朱载酆深吸一口气。好家伙,整个大明的正规皇室经费,也就每年一百万两。蒋冕随手转给他一个年入五十万两的渠道?

    先前内承运库中也有六百万两银子。萧敬调查的结果是太皇太后拿走了,可经过小皇帝的仔细调查,并不都是太皇太后拿走了这笔银子。太皇太后昧下的大概有三十多万两,其他都是历年账目里的亏空,积累到现在,便有了六百万两之多。

    萧敬将黑锅甩给太皇太后,也有为宫人们开拓的意思。小皇帝知道详情后,并未做出任何处置。总而言之,自己目前的全部家当,加上从太监那里薅来的,满打满算一共三十万两,这就是维持内廷的全部经费。

    魏德接着解释道:“只是,此乃东南数省海商向朝廷的投效,皇爷须保他们商路通畅。”

    一个巨大的历史事件突然回荡在朱载酆脑海中:嘉靖倭乱。嘉靖三十年以后,朝廷海禁越来越严,倭寇作乱也就越来越多。

    “和你谈的那个商人叫什么名字?是叫王直吗?”

    魏德赶紧回答:“不不,不叫王直,叫程楷。”

    朱载酆长舒一口气。王直在这个年代恐怕才刚刚打酱油吧。

    “皇爷!奴婢知道,蒋阁老是在和皇爷做生意,所以奴婢不敢有所隐瞒。这笔生意,咱们做不做?”

    “当然做!”朱载酆斩钉截铁地说:“你下次再与那程楷见面时,朕也要参与。届时朕就乔装打扮,装成你身边的……杂役。”

    魏德赶紧忐忑道:“奴婢遵命。”

    等魏德走后,朱载酆再次独坐在御座之上发愣。蒋冕果真与海贸有关系,杨一清恐怕也与海贸有关系,他们都是东南海商们的保护伞。

    如今,蒋冕为求脱身,给海商们引荐了另一个保护伞:皇帝。

    此外,蒋冕还向他承诺,帮皇帝搞定杨一清,相助陈九畴清理京营。此事一旦成功,小皇帝就能掌握实权。

    这两个大礼物,足以让小皇帝在未来亲政掌权后放过蒋冕。

    “这个蒋阁老,把朝堂当成什么了?”朱载酆摇摇头,自言自语地笑道。

    ……

    晚间,刘望之这家伙又来了,说是替皇帝想好了一副题词。刘望之所献的题词写道:“广施蒙教,沐化圣恩。皇明天祚,太平永葆”。

    朱载酆大家赞赏道:“写得好!好一个沐化圣恩,太平永葆,立意颇为大气,说明了朕编这套书的用意。这是刘卿所想吗?”

    刘望之道:“臣用心揣摩这套蒙书的含义,便草拟了这几句,望皇上斧正。”

    朱载酆拿起御笔,挥毫泼墨,将刘望之所献的四句写在黄纸之上。刚想下发给翰林院,却突然又觉得刘望之的这几句写得还不够,或者说,这并不是自己真正的内心所想?

    小皇帝坐在椅子上,不由又陷入了沉思。

    刘望之尴尬地站在一边,大气也不敢出一声……

    不知道过去了多久,只觉得夜深人静,小李子进来给皇帝添茶,看着已经烧掉半截的蜡烛,不由劝道:

    “皇爷,天已经晚了,早点歇息吧。”

    朱载酆摇摇头,继续坐在御座上一动不动。

    自己做了这么多,究竟是为了什么?

    大明江山吗?

    突然,朱载酆的心中亮起一道闪电,立刻铺纸研磨,凝神闭气,在黄纸上为这套《大明钦定蒙书集册》写下四句新的题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承前启后,保育新民。

    “拿去。”朱载酆丢开笔,将那墨迹未干的纸丢给刘望之,笑问道:“怎么样?”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刘望之低声一读,不由心中一颤,一时不能言。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