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辽东特战队 > 第88章 找好理由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虽然连着打了好多次的败仗,但是刘宗敏这一次却真正的体现了作为一名大将的价值,他这一次的高瞻远瞩,远比身为军师的宋献策要强的许多。

    只不过宋献策和李自成,看着刘宗敏连番败仗。对他已经没有了兴趣。把他束之高阁,高高的供了起来,并不让他领兵打仗。

    刘宗敏此刻仍然享受着大将的待遇,但是他现在已经成为一个笼中之鸟,除了自己部下的亲兵,一兵一卒都指挥不了。

    无视了刘宗敏之后,宋献策挑选出一万精兵。装备了大量的精良武器之后,就此打开城门,准备一击制敌。

    城外的吴三桂不是吃素的,他早就算定了这一招,所以布了一个口袋阵,专等刘宗敏出来。刘宗敏没有出来,而宋献策,却一头扎入了这个口袋阵中。

    一万大顺军精锐兴致冲冲地冲了出来,却没有发现前方不是拴马桩,就是绊马索。

    吴三桂的火器部队也早已经严阵以待,甚至有早就准备好的大将军炮和小弗朗机,宋献策的一万大顺军,在这个阵仗之前简直是无力摆脱恶运。

    在连番的轰炸之下,宋献策早就已经失去了刚才志得意满的气势,他连忙下令撤退,带领着残余部队退回城内。

    清点人数,仅仅回来了三千余人,其余的都丧生在城外。

    李自成已经习惯了这种现象,他甚至觉得如果没有失败反而不正常了,可是城内的大顺军,已经没有太多人了。

    曾经一度拥兵十几万的李闯王,现在仅仅剩余不足五万人龟缩在城内,尝试了一次攻击,却仅仅一个照面就被打的败退了下来。

    李自成觉得,其兴也勃焉,其亡也?也,真的是太快了,就在不久之前自己攻破京师的那种英雄豪气,似乎还历历在目,怎么现在就如此的不堪一击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城外的吴三桂,在打退了宋献策的进攻之后,却也狠狠地捞了一笔。因为宋献策没有那种先把兄弟的尸首带走的觉悟,所以吴三桂捞到的不仅是尸首,更重要的是士兵身上的武器和火铳装备。

    对于那个时代来说,火铳装备实在是一个太重要的武器了,重要的根本就不需要多说什么来解释。

    而且李自成也没有想到,吴三桂竟然十分的不够意思,他对于这些阵亡士兵的尸首,甚至还有用他的方式来进行一番挪愉。

    吴三桂按照正常的方式,把阵亡大顺军的士兵尸体进行了火化,就当多尔衮觉得他很够意思的时候,吴三桂下一步的行动给多尔衮也吃惊了一番。

    这些士兵火化之后的骨灰,装了整整有四五千个大坛子。吴三桂把这些坛子整整齐齐的就摆在城下,然后组织了很多很多的士兵,每人手里都拿着大大的石块儿。对准坛子开始乒乒乓乓的开咂。

    一时之间,坛子碎裂里面的骨灰飞扬出来,趁着大风,刮的到处都是。这简直就是另一种形式的挫骨扬灰,但是在城里大顺军士兵,看到之后无不气的牙根痒痒。可是除了恨的慌之外,更觉得自己在城里十分的窝囊。

    所以一些守城的大顺军中下级军官已经怒不可遏,他们在十分的郁闷之下,都去找刘宗敏和宋献策两位来请战。因为这两位一位是大将,一位是军师,他们在实际意义上左右了李闯王的心思。

    而宋献策失利之后,刘宗敏的价值又凸显了出来,李自成就明白了,刘宗敏仍然是有其价值的,而不是一个过气的将军。

    这一次,刘宗敏和宋献策一致的保持了一个观点,那就是这只不过是敌人的激将之法。如果我们坚守不出,他们仍然会疲惫不堪,最终撤兵而去。我们的危险也就自动解除了。

    城外的敌军,无论是从人数装备和战斗力,都远胜于我军,如果这个时候我们贸然冲出去,只能成为炮灰和活靶子,没有第二条结果。这个时候,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在城内坚守。

    这些中下级军官们,听着两位大佬的话,十分的气愤。他们觉得,当初那个义薄云天的刘宗敏到哪里去了?当初那个满身智慧的宋献策又到哪里去了?

    难道占据了这京师之后,他们就已经奢靡腐化到了如此地步吗,竟然连最初的勇气都不存在了,那么我们大顺军还要他们何用呢!

    这些军官们知道,两位大人的意见就已经是最终的意见了,他们的话也就代表了闯王的主意。这些请战书,根本就不可能上达天听,所以这些军官庆幸地离去了。

    在这些军官走后,宋献策对刘宗敏说:“刘兄,现在这些军官和士兵们士气很浓,我们是否也要让他们的士气有所舒缓,不然的话,最终也会灼伤自己。”

    刘宗敏却说道:“宋兄,我岂能不知道这些,可是城外吴三桂和多尔衮哪个又是等闲之辈。他们早已经布好陷阱严阵以待,目前只有在城内坚守才是最好的选择,如果一旦贸然出城,我们终将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这不是我们长别人志气,而灭自己威风,只是如今这个情况,老兄也是看见的,我们哪里还有什么威风可言。”

    宋献策也十分无语,但是他知道刘宗敏的话是对的,目前实力决定一切,只有守城才是最好的对策,出城而战最终会有全军覆没的结果。

    两人对视一眼之后,都不再说话,他们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保持目前的状态而不动摇,也就是了。

    城外的多尔衮和吴三桂又一次陷入了围城的持久之战中。这时他们忽然想起,一个被自己忽略的人来。

    多尔衮忽然对吴三桂说:“将军,你以为凌小云这个人何如?他现在虽然兵不过万,只不过有中前所这一座小城,但是他不肯归顺我大清。对朱由崧也没有什么太多的想法。依你看来,他是否要割地自立?我们应该怎么应对于他。”

    吴三桂似乎没有太多的想过这个问题,其实在这之前他还是比较注重和中前所守军的袍泽之情的,只不过凌小云这一次做的实在是不太厚道,他趁着吴三桂在前方和李自成对峙,出兵山海关,把吴三桂存积的物资全都给拉走了。

    其实这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在宣布,中前所明军和山海关,已经是敌人了,而且这个撕破面皮的动作,是由凌小云亲自完成的。

    凌小云做出这个决定也很为难,但是他不得不做出这样一个决定,他在宣誓一种决心。这种决心就是只忠君要,我们就是一条线上的人,只要你有任何一些异心或者是不忠不良之举,那么我们永远都不可能是朋友。朋友是志同道合的人,而显然凌小云和吴三桂并不是这样。

    对此吴三桂其实能够理解,所以他并不记恨凌小云,也是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吴三桂并不单纯意义上是那个被后世骂的不吐核的汉奸。

    面对多尔衮的发问,吴三桂思考了一下,回答说:“凌小云和别的明军将领是不同的,他并没有割土封地之心,他对于大明崇祯皇上其实是有无限忠诚的。这个人,从一年之间,由一个小小士兵直到封侯拜将,被授予二品职缺,他对于皇帝的忠诚,是所有的人都比拟不了的。他是要报答崇祯皇帝的知遇之恩,所以才会有如此疯狂的举动,而他割据中前所成,并不是为了自己称王,而是抱有一丝的幻想,那就是崇祯的三个皇子如果有一个能活下来,那么就是名正言顺的大明意义上的新君,我想他也是在等待这些皇子们的消息吧。”

    多尔衮也叹了口气,说道:“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将才,也是一个十分忠诚的汉子。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倒是对他更感兴趣了,虽然我在他的城下耽误了许些时日,也折损了不少将士。但是正说明了此人的能力和决心与毅力,如果有可能的话,我倒是想把他收入帐下,为我大清效力。”

    吴三桂却叹息说:“王爷,此人的性子我是再了解不过了,他绝对不会效力于大清。我也说句大不敬的话吧,虽然我投靠大千,是因为家父和爱妻之仇恨,可毕竟于大节是有亏的。所以我时常也是,不知如何是好。但毕竟国家已亡,良禽择,而栖,贤臣择主而事。王爷对我如此厚恩,我也必将为王爷马首是瞻。”

    这倒是一句心里话了,如果不是想和多尔衮交心的话,这话断然不会说出口的。所以多尔衮却没有为此话感到介意,反而觉得吴三桂是一个可以交得住的朋友。

    多尔衮说道:“吴将军不必介怀,本王也是一个通情达理之人,崇祯皇帝现在已经被吴三桂给逼迫的殉国了,他不是死于我大清之手,而是死于闯贼之手。这个道理一定要宣于天下,因此吴将军效力于我大清,并不是背叛大明,而是要为大明报仇。”

    其实,凡事都需要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而相对来说,多尔衮找到的这个理由真的是太充分,也太听起来掷地有声了。

    甚至于在多年之后,吴三桂都觉得多尔衮实在是一个有谋有略的政治家,而不简单是一个纵马称雄的莽汉。

    因为多尔衮为他找到的这个理由,让他名正言顺的成为后来大清政权的平西王,而不再是大明的一个小小平西伯。

    想要名正言顺的去做一件事情,必须要造出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这是多尔衮给吴三桂上的一堂课,这堂课非常的珍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