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辽东特战队 > 第89章 再次扩军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吴三桂忽然对多尔衮说道:“不知道王爷对此人有什么看法?但是我料定,此人断然不会归降大清,他甚至不愿意顺从南京的那位福王。他手现在就是有一股行王道持正气的想法,想要为崇祯皇帝尽忠死节罢了。”

    多尔衮说道:“此人如此英雄豪气,断然不能容他做大,趁着他现在还没有成什么大的气候,要一鼓作气将其灭掉。如其不然,终将对我大清朝廷是一种隐患。”

    对于多尔衮的这种回答,似乎也在吴三桂的预料之中,他长叹了一口气,然后说道:“王爷圣断,既然如此,末将这里倒有一个不情之请,还请王爷考虑是否能够答应。”

    多尔衮是何等聪明的人,他怎么会想不到吴三桂此刻要说什么呢。他对吴三桂说:“吴将军,莫不是想要告诉本王,不要让你去作为打凌小云的开路先锋是吧。也免得你在天下人之间丢了信义,弄得个灰头土脸。”

    这话绝对是诛心之言,也正是吴三桂心中所想,他被多尔衮戳破心事,不禁脸色一红,低头不语。

    可多尔衮没有容他说下去,就继续的轻声说道:“吴将军呀,你归顺我大清,虽然说道义上说得过,是打李闯为崇祯为皇上报仇。可是之前大清和大明也是仇敌。如今凌小云既然这样,那么派你去征讨他,也是名正言顺。毕竟如今你是我大清绿营之统帅,说句最难听的话,哪有想入伙而不缴纳投名状的呢。”

    吴三桂十分的惶恐无奈,他被多尔衮说中的这番心事,确实是心底之中最为隐秘的部分,可是竟被剖析的如此干干净净。

    他红着脸对多尔衮说:“王爷,您不要再说了,我知道该怎么去做了。请王爷放心,我吴三桂既然归顺大清,就要对大清竭尽忠诚。闯贼一旦城破,我吴三桂愿意首当其冲,率部拿下中前所,生擒凌小云,现给王爷处置也就是了。”

    看到吴三桂立起这样的誓言,多尔衮也不禁动容,他拍了拍吴三桂的肩膀说:“吴将军,志向壮哉!如果真的如此,那本王就正式的向皇上上表,钦封你为顺义王,从此与我大清共享富贵,裂土封疆。”

    放下这里暂且不提,中前所内的凌小云,现在也正在筹划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在偷袭山海关成功以后,又逢何洛会运输军粮过地被烧。

    中前所城内的士气,正是最为高涨的时候,凌小云整军经武,要进行下一步的行动。

    周笔耕此时跃跃欲试,他献计说:“这个时候吴三桂和多尔衮正在前方和李自成相持不下,旷日持久。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能以骑兵在背后突袭,肯定会给他们致命一击,至少也会让他们有所肉疼。”

    但是这个计策被史逸文给否定了,他对周笔耕说:“周大人,如果说我们城内有数万精兵的话,你这个计策是可以实施的,我们出兵两万,就可以在他背后来一个杠上开花。可是现在我们城中兵不过万,守住城池,对于来犯之敌给予痛击,这是我们的优势。而如果主动出击,那么我们的兵力实在就捉襟见肘了。”

    史逸文说的完全有道理,周笔耕长叹道:“是呀,我真的忽略了咱们的兵力问题,经过几次招兵,咱们的兵力仍然没有超过一万人。显得实在是太少了,其实以我们现在城内的粮饷储备,就算是招三万人,也足够养得起,完全不会因为这个而产生压力。既然这样,我们何不继续招募一些新兵进行训练。”

    自从成为后勤官之后,张祥基本上没有直接出战的机会了,但是他现在更觉得自己的岗位的确重要,因为无论是招兵养兵还是修缮城池,都离不开后勤的作用。

    他也说道:“史大人和周大人都说的没问题,咱们的后勤已经十分的完备,尤其是卢姑娘到来之后,我们的医疗小队也开始逐渐的在建设之中。现在我们有开垦的田地有三百亩,畜牧也有很大的起色,我们的士兵,现在基本上每隔能吃到肉食,这已经是很不错的了,在其他的部队里是做不到的事情。我在这里向各位大人保证,不管咱们招募多少士兵,哪怕这里招募五万名士兵,我们的后勤保障也绝对能够跟得上,请大家放心。”

    这里面多多少少有些吹牛说大话的成分,但是也看得出来,张祥这名后勤官是十分的称职,而且十分的霸气。

    三百亩的田地,最多每年也就是能够生产不足四十万斤粮食。如果是在招募五万名士兵的话,现在的后勤力量只不过能够五万士兵们半月的吃用。正是因为现在士兵不过七千,后勤才显得充裕,而且因为有强大的后勤储备作为基础,暂时张祥没有太大的压力。

    中前所不过是一个小城,它的人口承受能力和田地方圆都毕竟有限,张祥现在能够开辟出三百亩田地来,已经是十分的不容易了。

    不过据他和孙一鸣两个人的丈量和测绘,中前所实际上可用的田地,应该在七百亩以上。也就是说,如果这七百亩都能好好利用的话,那么实际上每年屯田种植所得的粮草应该达到百万斤以上,那样的话,就真正的实现了粮草的一个稳定收入。

    一百万斤,这应该是中前所所能承受的粮草收入的极限。对于这一点,张祥十分的清楚,甚至凌小云也十分的清楚。

    但是张祥敢在这里立军令状,拍板说无论招多少士兵,他都能够养得起。无非是想给大家表明一个观点,那就是他是一个称职的后勤官。而且只要是他这名后勤官还在,那么前方就只需要考虑如何打仗,后勤一概无忧。

    大家都十分的感动,史逸文道:“既然这样的话,凌大人是否考虑再将现有部队的数量,暂时先扩编一倍呢。”

    凌小云其实也早就想过扩军的念头,但是现在似乎这个想法并不成熟。因为前方李自成和多尔衮正在对峙交战之中,双方已经僵持了一个月以上,到时候无论是谁胜谁败,胜者一方必然会对中前所发动猛烈的进攻。

    想要一鼓作气拿下这座小城,到了那个时候,中前所就得拼命迎敌,哪里有时间再去训练新兵呢,而新兵如果不经历训练,岂止是不能作为战斗人员,反而会造成很大的拖后腿的作用,凌小云十分的纠结。

    但是不管怎么说,乱拳打死老师傅的也是存在客观的。所以当中前所兵少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硬伤,对方如果十万兵来袭,用车轮战的方式消耗你的有生力量。那么就算是对耗,也会耗你完全没脾气。

    兵源的多广在一定意义上实际上就决定着战争的胜负,凌小云知道,自己无论如何都是要扩军的,但是现在就扩军的话,是否成熟,还不清楚。

    他让下面的这些文武官员们,都考虑是否要马上招募新兵。不搞一言堂,完全集思广益,以大家的意见为准。少数服从多数,多数人的意见就是正确的意见。

    通过大家的表决,一致认为,这个时候是可以招募新兵的。管他前方打的火热,这里也正好是一个空闲的契机,这个时候不招兵,难道要被攻击的时候才招兵吗,凌小云听从了大家的意见。

    他告诉史逸文和周笔耕,由他们两人负责新兵的招募工作。对于新兵的筛选,由他们来进行,一切宁缺勿滥,一定要最为精良的士兵,而不是要凑数的人。

    史逸文和周笔耕下去筹备了,他们果然不辱使命,仅仅在十二天的时间里,就招募士兵八千人,都是个顶个的棒小伙。这些人有的是来自于辽东附近的平民,因为吴三桂投降了,清军他们不愿意投降,所以才投奔中前所而来。

    也有的是各地之前的明军将士,在大明国变之后他们没有了去处,也不想落草为寇,所以来投靠凌小云。凌小云一律照单全收。

    看过了登记名单之后,凌小云知道这一次选择出了八千人是筛选掉了过半的人数,因为有很多人是过于老弱,没有了战斗能力,但是又想来投军的。

    对于这些人,凌小云也详细的了解了情况,给周笔耕和史逸文下了相应的指示:如果是在家里有田有地的,那么每个人发给二十两银子,让他们回去耕田种地好自养家。如果说老无所养的,身有残疾的,那么我们就把他们留下,让他们拨归张祥,简单的去做一些后勤的工作,也算是给他们养老。毕竟我们是大明的军队,我们就要为大明的百姓做事。绝不能看着大明的人,如果无依无靠投靠我们还不予接收,那我们怎么才能自称自己是大明的边军呢。

    凌小云告诉自己的全部下属,以后只要我们中前所还能有吃有喝,那么凡是来投奔我们的人,如果他们无家可归,如果他们老无所养,我们一律接纳。

    下属们虽然觉得这位凌大人却是有一些书生意气,但是他们仍然为凌小云的决定所感动。因为无论是之前还是之后,哪怕是现在,像凌小云这样的官,能够这样真正的为百姓着想,已经真的不多了。

    能够在这样的人手底下做事,他们每一个人都觉得十分的踏实,这是十分得来不易的一种感觉,所以他们愿意不折不扣的去执行凌小云的命令。

    这一次招募的八千士兵由祖天吉亲自进行训练,凌小云的说法也十分简单,对于这些新兵,在两个月内不安排任何战斗任务,但是在两个月后要都看到他们和现在完全的不一样的样子。祖天吉领命而去。

    另外有四千余人拨归了后勤官张祥,张祥只不过是苦笑一声,心里想到凌大人做好事,咱老张也是该帮他一把。

    这些人肯定会妥善安置的。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