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特战队 > 第一百六十七章 虚则实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米尚可舂。毕竟是自己的亲哥哥,两个人就算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李永兰仍然希望哥哥能够活着,这是他生前最后的一个心愿了。

    这个心愿,凌云不是不知道。但凌云却不能够让他活着,因为他活着就要有很多的明军死去。李永芳必须要死,这没有任何选择和商量的余地。

    如果真有九泉之下的话没那也只能到了那边以后再向李永兰赔不是了。凌云布置昨晚的行动,意图是针对所有的八旗汉军,而不是单独的一个李永芳,不然的话直接安排一次斩首行动不就好了。用不着赔上四百人。

    不过此时此刻,凌云的心情很矛盾也很复杂。他知道,杨嗣昌这次的提议是没有问题的,只要把这次阵斩李永芳的事情做出一个大的宣传阵仗来,那么对敢于投敌的明军将会是一个极大的震慑。

    从原则来说,他不应该阻拦。可是从情感来说,却让他丧失了这方面的理智。他是一个职业军人,但他仍然是一个性情中人。性情中人虽好,却也有一个弱点很致命,那就是他们的感情总是能够战胜理智。

    李永芳此人,罪大恶极,本来没有什么好说的。虽然他没有什么大的破坏能力,却开了明军武将投敌的先河。这就是一个相当不好的影响。可以说,这人在京城都挂着号。不仅仅是兵部的领导对他感兴趣,大概崇祯都有兴致的很。

    崇祯没有给兵部下死命令要斩杀李永芳,可能是崇祯觉得李永芳并不是那么容易死的吧。不过兵部新上任的领导陈光祖却下过一道给大明九大边镇的统一部文。那就是如果能够捉住李永芳的话,兵部从出三千两银子的赏格,并且加三级记录在武选司案中,优先拔补。

    加三级这件事如果对于总兵以上的官员自然是不太容易办到,但对于参将以下的升迁,还是尚书一句话也就办了。更重要的是,三千两的银子,要知道,尚书大人没有养廉银子。他的俸禄一年也就不到一百五十两。那么这三千两差不多就是他二十年的工资。

    很是有诱惑力的事情,大明九大边镇有哪个中下层军官和士兵不跃跃欲试呢。作为兵部侍郎,兵部的副长官。凌云本来应该无条件支持和拥护尚书大人的这条部令。甚至如果是兵部侍郎大人把李永芳给擒斩了的话,那是一个相当给兵部长脸的事情。

    这些凌云都知道,但是他最终还是决定不那么做。当然了,在山海关,杨嗣昌才是真正能够拍板的一把手,想要做出什么样的决定必须要经过一把手的决定才是靠谱的。

    杨嗣昌考虑了很久,然后他决定照顾凌云的想法。毕竟这不是什么大是大非的问题,还是有很大的灵活性和机动性的。杨嗣昌告诉凌云,这件事并不强制要求什么,由他自己掌控就好了。

    对于杨嗣昌的开明,凌云表示了谢意。他把人头归还了清军。当然了,是用一匹无人骑乘的战马进行的归还。凌云还不会傻到派人过去。

    虽然说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但很显然很多时候这个规则不是被所有人都接受,很多人是不按照规则出牌的。清军不按规则出牌的时候比较多,明军对他们的路数已经很熟悉了。

    此刻清军也在清点阵亡人数和收敛处理尸体。这一次的仓促应战他们有了巨大的损失。皇太极简直是咬牙切齿。

    但是他现在却必须做出来一个样子,那就是要给阵亡的汉军士兵们做一个排场很大的追悼会。

    对于这些汉军来说,就算是再看不上眼,就算是再不在意。但是毕竟是阵亡了这么多,被人搞了一次偷袭。而且还把汉军的最高指挥官给杀死了。

    这算是一个相当不靠谱的事情,关公斩颜良诛文丑,也是因为一是距离比较近,二是关公的确仗着自己的马比较快。但是你要是说在自己的营地里,几万人在搞大联欢的时候,跑进来两千人,乱打一通并且杀了两千多人。最后竟然逃走了一千五百多人。

    不过李永芳已经阵亡了,不妨就再利用一把。追悼死去的人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实际意义是让活着的人看。虽然汉军的建制在这一晚上被打残了,让皇太极相当的失望这伙伪军的战斗力。

    现在最不知道如何处置的就是李永芳的人头被人割掉了,怎么办呢,看样子之后做一个木头的或者衣冠冢了。

    对于操办这事比较糟心的豪格,忽然之间听到了消息,说敌军的一匹战马跑到这里了,马上挂着的是李将军的头颅,还有一封凌云写的信。

    凌云的信很简单,那就是头颅奉还,不服再战。

    这的确是他的亲笔,在明代生活久了,永远不会写字还是真不行。闲着没事的生活,也练练毛笔字。书法这东西,确实也是能够修身养性的。

    豪格现在也没有心思多想凌云为什么要把李永芳的人头给送回来,但是他知道这并不是一个阴谋,因为来的除了一匹马之外就只有一封信。

    如果要找一个原因的话,恐怕也只能说是明军懂得尊重对手了。虽然这个理由连豪格自己都觉得挺扯的。

    这时候,他可以安心的去开追悼会了,去悼念一个他根本就一直都瞧不上眼的人物。当然了,还要发文给盛京的郡主报丧。对于这个轮起来还算是他姐姐的郡主,他实在也是谈不到什么感情,自然也无法顾及那么多了。

    凌云倒是从张二牛的话中得到了启发,他决定立刻着实生产地雷。地雷的技术在明代的时候已经相当的娴熟了,现在要赶制一些。

    清军并不会真的相信明军的话,比如说在撤退的时候,张二牛说那里有雷区。事后清军肯定是要试试看到底是有还是没有的。

    兵法说,实则虚之,虚则实之。你觉得没有,那就给你埋设一点好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