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征服天堂 > 第七百一十二章 婺源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婺源县,在南直隶的最西南方。虽然身在“偏远”的徽州山区,但南直隶就没有人少的地方。和徽州的其他地方一样,婺源也是“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要是不是徽州在江南,这种地形肯定会让会徽州变成鸟不生蛋的穷乡僻壤,压根就没人想住进去。60;62;  因为地段好,根本没多少耕地的徽州不但人不少,反倒是个人口大府,光是本府的居住人口就近一百余万。这还不算是徽州的总人口,因为大徽商通常长期住在临近的诸如杭州苏州芜湖等地。他们并不会在年轻的时候住在原籍,只有等老了才会衣锦还乡,而留在原籍的多是他们家中的妻小和父母。60;62;  然而光是这些也还没记全。明末税制崩坏,早先以户为计量单位的黄册制度已经土崩瓦解,到这年头“户”再统计与否已经无关紧要,统计“丁”才是有价值的数据。丁,狭义上说的就是16岁到60岁的劳动男子,算是一地能征调的劳动力的综合。但又是由于黄册的崩坏,“丁”已经不能反应总人口的实际数字了。毕竟税收按照“丁”来算,那谁家都不希望自己多几个“丁”,自然是能瞒报则瞒报。60;62;  这样上下欺瞒报上来的结果,朱由检已经知道了——早以前卢比扬就去黄册库查过,扬州一县十几万人,查出来好几千百岁人瑞,有甚至一家五口都在一百五十岁以上!难不成扬州有掌控时间流动的结界,能让境内的长者一个个都能长生不老?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不守恒,所以并不科学。60;62;  黄册压根就没有可信度,所以这40万“丁”的账面数字下头到底有多少黑户,这就是个值得推敲的问题了。60;62;  更让他吃惊的是,统计“丁”的时候竟然是有小数点的,不但还有一整个丁,还有“一分丁”“一厘丁”。总不能人还能切成十份切成一百份吧?那这账本读起来真个能叫人毛骨悚然了。60;62;  所以“丁”就是个数字,朱由检倒是觉得徽州不可能只有一百多万人。南下一路上他遇见了不少村落,那些村子和别处小桥流水人家一般的村子完全不一样,一栋栋房屋像罐头里的沙丁鱼一样紧紧地挤在一起。“小桥流水”?压根就看不到,全都给房子挤在了中间。村落的地皮紧张得甚至连小桥都不放过,连桥上都修了楼。60;62;  远远地看着徽州各处的村镇,他便能想象到里面那一层一层叠罗汉似的屋檐之下到底挤成了什么样子。望着密密麻麻的民居,他甚至产生了一种压迫感。60;62;  到了婺源城下,这种压迫感就更盛了——在南京他见过徽商的宅子,里头雕梁画栋、粉墙黛瓦,还有像水墨一样的留白,让人看着便想念诗。60;62;  可真要是正儿八经地到了徽州的城镇里,见到原生态的不加修饰的徽派建筑,他整个人都陷入了深思之中。60;62;  粉墙黛瓦没错,水墨一样的留白也是一样,高耸五层马头墙上头就差一个“梦里水乡”的招牌,但这里的画风却和他在南京城看到的徽商大宅截然不同。60;62;  别处的城镇都是进门都是宽阔的大路,而婺源县城的路几乎和城门洞同宽...60;62;  四下里看了看,城门楼很矮,城墙也并不高,在城外便能一窥城内的景象。60;62;  但他看到的不是别处那样高低错落的飞檐,而是...方的。60;62;  60;62;  他压根就没见到几个飞檐,所有的建筑几乎都是方的,有的甚至四面都是高耸的马头墙,把整栋房子完全包裹在里头,没有任何超出地皮的部分,整栋楼都“嵌”进了街巷之中。60;62;  他甚至都没有看到常见的窗户。每栋楼仅有的几扇窗都开得极小,而且极高,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炮楼。60;62;  那些个“炮楼”竟比城门楼还高,从外头看起来总觉得小小的县城装不下那么多人。60;62;  在城门口,早有不少人在那候着他,早先派到徽州考察去的卢比扬和汪然明汪大掌柜都在那。虽说汪然明是隔壁歙县人,平日也是在隔壁杭州做生意,不过不知道怎么着他就来婺源这边提前候着了,朱由检都还没叫他来呢。60;62;  和他们一起在城门口候着的还有全县上下的官员。那些官员不管是有品级的还是没品级的,基本全都到了个齐——知县、县丞、主簿、县学教喻全都站在太阳底下,侯在县城门口。60;62;  知县笑脸赢了上了,和朱由检见了礼,把朱由检迎进了城门口里。60;62;  刚一进门,朱由检便见到门口和街巷只见立了个硕大的牌坊。那牌坊上的石刻因为年代久远有些模糊,靠近城门的那一面还长了青苔,但牌坊上头的四个烫金大字却完好如新——“文公阙里”。60;62;  婺源是朱熹朱文公的故乡,在朱子学通行整个东方世界的今天,这个牌坊已经成了“圣物”。别说烫金的字,就算是纯金的字都有人肯出钱修缮。60;62;  在牌坊的下面立着一排白胡子老头儿,他们穿着一身素袍,身后有人打着遮阳伞盖,比站在太阳底下的知县舒服多了。60;62;  见朱由检进了门,十几个老头子迈动了步子,从阳伞底下走了出来,迎到了朱由检面前。60;62;  那知县弯着腰,满脸堆着笑,把朱由检引到了那些老头子的面前——知道的说他是知县,说他是一县之长,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跑堂。不过在这些老头子面前,这知县和跑堂的区别也就在他们一句话之间。60;62;  “制台啊,这些都是乡里的乡老。听闻制台奉钦命,专程来解决龙脉的问题,诸位乡老都来这文公牌坊迎接制台。今天天太热,年岁太大的乡老腿脚不便,便推这十几位长者代为迎接制台。制台啊,你来救本县的龙脉,那可真是全县百姓之福啊!乡老们给制台备下了礼品,都放在驿馆里头了,等制台进了驿馆我们再把礼单呈上。”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