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征服天堂 > 第1448章 点户比勘合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钱谦益靠在马车的椅背上闭目养神,郑成功坐在他对面。车里只有他们两人,孙和京的郑福住坐在后头的车上。60;62;  钟灵街的路用砖石铺就,车轮压过砖缝时车身会微微摇晃。不过车底有扁担弹簧,车胎也是用橡胶做的,这车倒是稳当得很。60;62;  靠在椅背上的钱谦益随着车厢的抖动微微摇晃,一动不动。60;62;  郑成功打量着他的老师,他总觉得钱谦益苍老了不少。60;62;  三年前,钱谦益虽然年过半百,但依旧神采奕奕。讲学时声若洪钟,谈笑间泰然自若,一副当世大儒的气派模样。60;62;  三年了,钱谦益真的老了许多。他的头发已不只是半百,已然开始发黄。脸上皱纹密布,五十来岁的人看着和七十岁的孔阁老一般苍老。他双眼浮肿,嘴唇干瘪,眼下还有深深的眼袋,不知是因为皮肤松弛还是休息不足,又或者是二者兼有之。60;62;  “为师是不是老了?”钱谦益闭着眼睛,喃喃地说道。60;62;  “师父,你老了。”60;62;  “唉...大木啊,为师就是喜欢你这种直率。外头的人见我便把我捧到天上去,唯有你能对我讲实话。《画报》上刊载了一个童话,你听过没有?”60;62;  “《雪姑七友》?”60;62;  “不是那个,就前五六期。”60;62;  “那学生看不到,学生只能看到半个月之前的。”60;62;  “那我给你讲讲,那个故事叫《国王的新衣》。故事讲的是某西域天方国有一昏君,平日里喜欢搜集奇珍,最好新奇衣料。国中奸商投其所好,从大明购置上好的丝绸锦缎进献给他。商人开价极高,国王散尽民脂民膏都买不起一匹布,便开始横征暴敛,搞得百姓苦不堪言,国王也愈加骄纵。自此以后,这国王逢人便问:‘我孰与城北和卓美?’,谁敢说个不字就咔嚓一刀。最后待国王穿腻了丝绸,奸商又给他送去了一匹火浣布,国王穿着火浣布逢人便问:‘我孰与城北和卓美?39;没人敢说一个不字,国王乐了,一天到晚穿着,睡觉都不脱下来,脏了扔火里烧干净。次月,薨。”60;62;  “真是个皆大欢喜的故事啊,而且寓教于乐,孩子们听了肯定大受启发。”60;62;  “嗯。所以这就是‘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平日里我碰到那些个学生、门生、好友、同僚,他们可绝对不会讲我老了。昨日里我和宋长庚同乘一车,他还夸我老当益壮。你看看我这眼泡,都肿了,还壮什么壮。”60;62;  “先生还没到花甲之年,正是治学的好时候。怎么几年不见,先生就老了这么多?“60;62;  “愁啊,这是愁出来的。你说我忙不忙?其实我一点都不忙。我就干礼部的活,拆开来就是仪制、祠祭、主客、精膳四样,另外我还兼着国子监的祭酒。看起来多,但平日里大多无事,有事有多半由下头的那些个郎中们去办,我也就督导国子监的学政。”60;62;  “那确实是一个人能干完的活。”60;62;  “一个人是能干,但最累的活却是站队。站队啊,这可是最难的活喽。我知道你已经站了,这是你自己的路,先生也不要硬要你和我站在一路上。”60;62;  “谢先生体谅...”60;62;  “不过,先生这边也有不得已的苦衷啊。方才还在监内的时候,你听没听见我问他们什么?”60;62;  “我听见先生问那些师兄师弟们要不要去编修黄册。”60;62;  “嗯,这是个苦差事,但总得有人去干。我这边听到了些风声,我听说制台在北伐之后就要打算清点黄册,丈量田亩。大木啊,你可知道此事?”60;62;  “学生...学生...”60;62;  “你知道,是不是?先生不让你为难,你就听我说便好。你带句话给制台吧——黄册,不好修。这烂账是几十年积攒下来的,再往前好几期黄册都虎头蛇尾,最后就瘫在那里,所以黄册现在没法对照上下两期,也就根本没办法驳查。你们要是想重修,那可没法从正常的流程修。”60;62;  “制台那边有别的办法。”60;62;  “拿《赋役全书》是吧?这不是个好法子。《赋役全书》的原始资料散落在各级州县,走的不是明账。尤其是南直隶这里,你们若是查了南直隶的账,这要出大乱子。”60;62;  “嗯...先生记不记得每家每户都有的户帖上印了太祖皇帝的圣旨?”60;62;  “自然是记得。”60;62;  “那圣旨里头可是有一句,学生在这背给先生听听——‘我这大军如今不出征了,都教去各州县里下着绕地里去点户比勘合,比着的便是好百姓,比不着的便拿来做军。比到其间有官吏隐瞒了的,将那有司官吏处斩。百姓每自躲避了的,依律要了罪过,拿来做军。钦此’。”60;62;  “制台这是要发大兵如乡里丈量田亩?”60;62;  “是这个意思。要是各级府互相推诿,不肯把明账报到朝廷手里,那朝廷也就只能派兵下乡‘点户比勘合’。若是比得着,那便是好百姓。比不着的呢,作军是做不成了,坐牢还行。”60;62;  “现在南直隶到处都是流民,他不怕流民们起来造反?”60;62;  “这倒是不打紧。流民早饭是因为吃不饱穿不暖,吃饱穿暖得谁撑得慌起来造反?早先流民无处容身,是因为江南早就没有无主之地了,但凡能住人的地方都种上了田。但现在不一样,近有台湾南洋,远有阳州澳洲,到处都是能活人的好地方,半个地球都是等着朝廷去垦殖的膏腴之地。有这么多无家可归的流民,反倒让朝廷有人可调了。”60;62;  “把人送到千里之外,这和流放有什么区别?”60;62;  “当然不一样。先生知道我们郑家是生意人吧?崇祯三年福建大旱的时候,家父就曾经为家乡父老想了条出路——去台湾种田,每人给银三两,三人给牛一头。现在十几年过去了,在台湾的汉家百姓早就有数十万之多,聚成了天兴、万年两个县,权且由郑家派遣知县。”60;62;  “在外岛设知县?大木,你知不知道这事情往大了说就是大逆不道。”60;62;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