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征服天堂 > 第2282章 华人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陛下,短期来看,受损的是边军和商屯。可长期来看,真正从中受损的是朝廷和百姓。为什么?因为开中法撤了,运费没了,可盐价并没有降。盐商有无数的理由来加价,真把他们逼急了他们还能把盐船翻到海里去,让盐场决堤自毁。”60;62;  “那朝廷呢?朝廷有没有从中得了盐税?”60;62;  “当然有。但是,陛下,这盐税最终是到了谁的手上,那可就不好说了。虽然当初是说,九边的损失会以拨款的形式来抵消。但谁都知道,这盐税反正最后肯定没到九边手上,要不然后来也不用另外加征三饷。”60;62;  “所以这个事情啊!”孔阁老叹道:“这个事情就告诉我们,中间商这种东西百害而无一利。有了中间商,它就要赚差价。九边要军粮,九边直接种粮,这是最好的,问题直接在源头解决。商人固然不可替代,但商人不可替代是因为朝廷无能,他们赚的就是朝廷无能的这个‘瓢’。”60;62;  孔阁老越说越觉得恼怒:“这事情说白了,要是朝廷要是能把事事都安排好,在每个‘九边’都安排‘屯田’,还要这些商人作甚?唉,这就让人不得不怀念‘三代以上’的圣贤时代。三代以上根本就没这么多毛病,圣人自有安排,那有这些奸商赚钱的份?”60;62;  “唉,是啊。”钱谦益也赞同道:“三代专以天理行,汉唐专以人欲行。三代以上,那才是真正的好时代,正道的光洒在大地上。后来的人呐,真是堕落了。所以我们的朝廷,就是要存天理,废人欲啊!”60;62;  朱聿键捂住了额头,他觉得圣人正是世间顶怪的东西。三代以上,产生最多,层见叠出,同时可以产生许多圣人。三代以下,就绝了种,一个都没有。三代上有圣人,三代下无圣人,连孔子都说自己不是圣人,这是古今最大怪事。60;62;  “二位啊,连周代都已经过去两千年了,更不用说夏商。咱们现在还是说说这个,南洋‘盐引’的事情吧,回头再怀念三代以上行不行?”60;62;  孔阁老这便答说:“陛下,方才我们分析了开中法的利弊得失,南洋的问题也没有脱离其中。南洋是前线,形同九边。南洋缺粮,我们应该实行开中法。虽然三代以上才是真正的圣贤,但我朝太祖皇帝也是功高至伟,霞光万丈。所以在三代大礼不能行时,行太祖先帝的政法即可。”60;62;  朱聿键瞟了一眼蜡烛,他觉得蜡烛的火苗似乎蹿高了些,屋子里越来越亮堂了。60;62;  “不过,陛下。”钱谦益忽然说道:“有一个问题,恐怕您和孔阁老都没有想到。”60;62;  “哦?是什么?”孔阁老问。60;62;  “这个问题是——九边的商屯,他们和盐商其实多半是一批人。但是,南洋的商屯,他们和转口中间商完全是两批人。”60;62;  “哦?这你是怎么知道的?”60;62;  “我是从郑森口中听来的。”钱谦益喝了口茶:“其实这件事,他也没有直说,因为这也是郑家的命门之所在。我觉得郑森不会和任何人说这件事,除非我们自己把他发掘出来。”60;62;  这下朱聿键来了兴致:“你这意思是,郑家还有东西瞒着咱们?你从他口中都听到了什么?”60;62;  “我听到了一个,旁人听来恐怕难以理解的事实——自古以来我国都有下南洋一说。但是实际上,下南洋的有两批人。一批是垦殖,另一批是商人。两拨人几乎就没有交际,哪怕他们的家乡是邻县也是一样。这就导致,华商虽然在南洋势大,但华人在南洋吃亏。”60;62;  “啊,原来是这么个道理!”60;62;  “就是这个道理。华商势大,华人吃亏,是因为华商和华人它就不是一回事。华商的基业在国内,他们就几乎没有在外待着超过一年的。而华人是根植于海外,华商也并不为他们做主。”60;62;  “活见鬼了。”朱聿键纳闷道:“他们怎么可能就没有交集?他们难道不都是中国人吗?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情?我听闻南洋的欧洲人都抱团结社,怎么南洋的中国人却反倒不抱团了?”60;62;  “陛下,关键就在这里。欧洲人为什么看重海外?因为他们什么都没有。他们缺香料,缺糖,他们什么都没有。而中国是天朝上国,中国无所不有——糖、国内能产。香料,国内也有。至于丝绸瓷器,压根就跟海外没关系。所以开发海外非但不得利,反倒是有风险。这就导致,华商和华人南洋压根就是两拨人,他们当然站不到一起去。”60;62;  “可是,为什么呢?这件事太离奇了,这简直是灯下黑啊,怎么就没人注意到这件事?”60;62;  “因为,陛下,移民到南洋的百姓就像是这杯水。”钱谦益指着茶杯说:“他们,是杯满则溢。因为国内的杯太满,他们就漫出去了。这些人多半是福建人,因为福建没田种。都是穷苦人呐,也都不容易。反倒是郑森他们家那批,他们虽然也是福建同乡,但他们是海盗出身,垦荒农民的死活根本就与郑家无关。除非...”60;62;  “除非什么?”60;62;  “除非我们把这些‘华商’都赶出国门,华商和华侨才会变成一样东西。这有实例为证,郑家是大华商中唯一一个在海外殖民的,就是这个道理。只有最大的华商,才有殖民的动机,因为他们要给自己留条后路。那些中小华商根本就不会殖民,着完全是赔本买卖。”60;62;  “原来如此...原来郑家并不能代表南洋华人?”60;62;  “你看郑森和郑芝龙会不会一年到头待在外头?南洋华人,多半是不会归国的。制台在信里头提到的巴达维亚的杨昆等人,他们就是标准的南洋华人。也可见得,华人和华商基本就没什么交集,只有郑家这种大到跨界的能例外。所以,我觉得朝廷恐怕要转变一下这个思路,我们或许可以跳过郑家,直接和南洋华人合作。就用这个开中法。”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